第三十八章 解围38(2 / 2)

“李将军对我们恩重如山,我听说李将军还没成亲,我愿意把女儿嫁给将军做小妾,以此来报答将军的大恩大德!”

“喂喂,老张啊,你这哪是报恩?分明是想高攀啊!再说你的女儿哪有我的漂亮?李将军啊,你要是不嫌弃的话,我的女儿……”

……

眼见话题变得越来越离谱了,李小军赶紧找了个要去见皇上的借口,匆匆离去。

他虽算不上什么正人君子,但也绝非是那种见色眼开的登徒子。

李小军带着朱梅快步离开城门,把那些喧闹的人群抛在身后,走在桂林的街道上。

街道两旁的房屋破败,透着一股岁月的沧桑。

他目光所及,尽是些愁云满面的百姓。

在这战乱时期,桂林城中的百姓们,都生活在一种惴惴不安的氛围中。

不久前,听闻嘉定三屠和攻陷广州元凶李成栋,带领着六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每个人都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忧虑写满了脸庞。

即便此刻李成栋已经退去,但每个人脸上的忧虑却没有随着消退,仿佛每一刻都在担忧着清兵的破城与屠杀。

这种恐惧,就像一把无形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他们的心灵。

李小军注意到,与他们黝黑的皮肤相比,这些百姓们的脸色都显得异常苍白。

这是长期缺盐的表现。

大明的盐田大多已失,只有四川还有些井盐,控制在忠贞侯府手中。

乱世之下,盐商的生意大受影响,清廷又封锁了往南明的盐道,桂林一带盐缺得厉害,百姓因缺盐,总是头昏乏力。

甚至,缺盐昏厥也是常有发生。

缺盐,成了桂林百姓的一个难题。饥饿和贫困,是另一个。

李小军一路所见,百姓衣衫褴褛,身形消瘦,仿佛风一吹就会倒。

他们的眼神中,透着深深的无力,仿佛已习惯了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走在这样的街道上,李小军的心情也沉重起来。

他知道,百姓们所求的,不过是安稳和温饱。

然而,在鞑子铁骑的屠戮下,这样的愿望却显得如此遥不可及。

李小军更感到,壮大自己军队的实力,招募更多抗清志士,迫在眉睫。

走着走着,他看见路边百姓围着一支队伍缓缓而行。

队伍中间是一顶大凉轿,由十六人抬着,士兵前后左右护着。

轿旁有十多个宫女,提着装着井盐的袋子。

百姓们争先恐后,拿着碗罐,伸到宫女面前。

宫女用勺舀盐,倒进百姓的碗罐里,一人一勺。

拿到盐的百姓喜笑颜开,嘴里喊着:“谢皇上,谢郡主!”

李小军抬头,看见轿上坐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眉如远山含翠,眼似秋水横波,气质非凡,让他着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