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自古忠孝难两全25(1 / 2)

张玉乔轻轻提起笔,优雅地俯身在宣纸之上。

她的手指纤细而灵活,笔尖随着她的心意在纸上游走,仿佛是在跳舞。

她的眉头微蹙,专注而深情,宛如一位艺术家在雕刻她心中的杰作。

那墨色的痕迹,随着她的笔触,如同流淌的溪水,灵动而富有生命力。

片刻之后,一副诗词已然完成。

李小军凝视着墨迹未干的宣纸,上面清晰地写着:

“人生若能常如初,何事悲风摇画扇。

大明已逝难复返,清军帐下暂偷安。

将军何不降心意,免受牢狱之苦煎。

若得自由与安宁,何愁来日不展颜。”

他看出,张玉乔仍是在以诗词为媒,试图劝他投降。

李小军没有多言,他从张玉乔手中接过笔,决心也以诗来表明自己的志向。

只不过他胸中文墨确实有限,但此时他却想起一首古诗,能够很好的表达自己的决心。

李小军的手握笔如握剑,坚定而有力。

他的笔触在宣纸上划过,每一笔都显得格外沉重,如同刻在石头上一般。

他的眉头紧锁,嘴唇紧抿,脸上的肌肉因用力而微微颤抖。

他书写的动作不是优雅的舞蹈,而是战士的冲锋,每一个字都充满了不屈的意志。

笔尖在宣纸上跳跃,墨迹随着他的情感波动而变化。

他的字迹虽然不如张玉乔的那样工整,但却有着一种粗犷的美感,每一个字都仿佛在呐喊:“我,李小军,宁死不屈!”

张玉乔凝视着李小军所书的诗词,她陷入了沉思。

那是李清照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见张玉乔若有所思,李小军似乎看到了她的良知,他深沉地对她说:“你为鞑子效劳,可曾想过,你那在战场上英勇捐躯的兄长会怎么想?”

“兄长”二字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张玉乔心中的闸门,她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她低声吟诵:“自古忠孝难两全……”

她的记忆,回到了不久前的大埔的那场血战。

那时,李成栋率领的清兵,如洪水猛兽般涌入城中,杀声震天。

明军的抵抗,在清军铁蹄下,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绝望笼罩了每一个战士的心。

清兵攻入城内,铁蹄如雷,箭雨如织。

明军的防线如同纸糊,一触即溃。

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街道,他们的哀嚎与清军的呐喊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地狱般的画面。张家玉身中九箭,仍奋力抵抗,但伤势过重,已无法继续战斗。

张家玉决心以身殉国,他选择了投塘而死。

张玉乔也想追随兄长而去,但张家玉坚决不同意。

他担心,若兄妹二人都离去,年迈的父母将无人照料。

投塘前,兄长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自古忠孝难两全,吾为忠死,汝为孝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