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困境中的曙光5(1 / 2)

“守备大人恩同再造!”

“守备大人是我们的再生父母啊!”

……

随着饥民们领到粥后发出的感激之声,李小军从沉思中回过神来。

他看着这些面黄肌瘦的人,眼中含着泪光,双手颤抖地捧着粥碗,心中满不是滋味。

不应该这样!

但他不是那种多愁善感之人,很快便调整了心情,让亲兵搬来一张桌椅,再取来几十分白粥和榨菜,放在桌上。

李小军坐在椅子上,对所有饥民宣布,任何了解围城清总兵李养臣的消息,无论大小,都可以来告诉他,作为回报,他们将额外获得一份白粥和榨菜。

他的话音刚落,便有不少人围了过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一个工匠模样的人,急切地抢先开口:“我知道,李养臣有一把剑,叫大明永乐剑,是他嘉定大屠杀时抢来的。连两广总督佟养甲都眼红,想要据为己有。”

李小军便问这把“大明永乐剑”有何来历,为何如此珍贵。

那工匠挠了挠头,似乎有些尴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李小军没有为难他,递给他一份白粥榨菜,工匠便拿着食物,欢天喜地的转身离开了。

这时,朱梅掩埋了弟弟的残骸后,回到了李小军身边。

她听到李小军询问“大明永乐剑”的来历,周围的人都面面相觑,于是她轻声说道:“大明永乐剑,是我朝成祖打造的,共有两把,一把赠给了帕木竹巴阐化王,另一把赐给了国师姚广孝,后来流落民间,据说最后落在了嘉定一世家豪族手中。”

朱梅出身北方文人家庭,自幼饱读诗书。

清兵入关后,她的家人惨遭杀害,只剩下她和弟弟随难民逃至南方。

李小军没想到朱梅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实属罕见。

这时,一个白发老者高声说:“我从北方逃难而来,对李养臣略知一二。他熟读兵书,特别是那《三国演义》,还经常模仿关二爷,骑在马上读三国呢!”

李小军心中暗笑:这老伯文化水平不高,《三国演义》并非兵书。但李养臣喜欢读三国,对我来说却是好事。

他心念一动,刚要起身,又有一个秀才模样的人,摇头晃脑地走说:“东阁大学士张家玉公率兵力战李成栋,不屈战死,其妹张玉乔被李养臣所俘,献给了李成栋。”

李小军心想:张大学士,一个文人却有不输于武将的气节,着实令人敬佩。

然而,那秀才的话锋一转,又说道:“只可惜那张玉乔,身段容貌无不上上之选,她不仅身为岭南三美之一,其才华横溢,亦是让我们无数莘莘学子仰慕不已。大人你可知道,岭南三美其余二美是……”

李小军听着秀才的话语越来越偏离正题,便打断他的话,将一份白粥榨菜交给他,心想:这秀才不好好读书,净想些美女。

秀才拿着白粥榨菜,脸上露出欢喜之色,转身离去。

李小军则站起身,快步朝议事堂走去。

朱梅在一旁低头沉思了片刻,终于鼓起勇气,想要对李小军说些什么。

然而,当她抬起头时,李小军已经转身离去。

李小军带着夏副官来到议事堂,召集了陆、陈两位百户。

由于前线战事紧张,手下能征善战的千户和百户,都被调往前线指挥作战。

刚刚李小军又亲手解决了一个,现在能用的人只剩下这两个了。

陆、陈两位百户忧心忡忡地来到议事堂。

他们知道守备大人不知从哪里弄来的粮食,暂时解决了饥饿问题,但他们不敢多问。

不过,这只是延缓了大家的死亡时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