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内部问题39(1 / 2)

很多人都吃惊于美国影视剧中表现出来的酗酒程度,而且更令我们吃惊的是他们的人对于于酗酒的容忍和理解程度高的不可思议。

而现实就是:他们怕给青少年带来不好的影响,已经拍的比较保守了!

2011年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报告酗酒每年在美国造成7.9万人丧生,造成的经济损失超2000亿美元。这7.9万人的死亡原因包括但不限于:酗酒引发的身体健康原因、醉酒失控后的枪支暴力问题、酒驾造成的事故等。

对于美国的青少年来说,生活中必不可少几样东西:派对、酒精以及性。当然后来还要加上一个D麻……

基本上超过90%的青少年在青春期都有过参加聚会(派对)后大量饮酒、宿醉断片的经历。

说句题外话,这也就是无厘头喜剧片《宿醉》系列部部北美票房爆炸的原因之一。因为绝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这个,他们感同身受当成美谈,而我们接受不了很排斥!

可能有人要杠,人家至少明面上是法律禁止青少年饮酒的,我们都没有禁止。但实际上呢?当参加狂欢派对成为一个人是否合群的标准时,这条法规的执行就变成了一场笑话。

要知道从摄入了酒精的饮酒到严重影响思维的醉酒,再从醉酒到彻底失去思维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的酗酒断片,中间是可以随时停止的。在我们的文化教育以及成长环境中,发展到初步的醉酒时,大部分人就意识到需要停下来了,再往下继续下去会有失体面。

而对面的接受阈值远远高于我们:一起喝断片了才是友谊坚固的证明!你不和朋友喝酒聚会,你就是书呆子,书呆子在学校就会被排斥孤立和霸凌……标准的二极管思维,没有中间项。很多人也是因为这个从青春期就走上了酗酒嗨药的道路。

从青少年时期就是如此,可以想象在继续成长步入工作和生活后,面对更大的压力时廉价的酒精成了放纵自己的第一选择。

说个地狱笑话。很多成年人因为酗酒而发生了让自己很后悔的事情(比如家暴),而去参加了帮助戒酒的互助会。在周围人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坚持戒酒三个月到半年而拿到了戒酒互助会颁发的荣誉勋章。在向亲朋好友炫耀自身成绩、享受夸赞的家庭聚会上,因为朋友起哄喝断片了。醒过来后发现聚会上有人因为醉酒后过量吸食D品不知道什么时候猝死了,然后又去了互助会……

回归正题,在这种环境下,你就能体会到斯蒂文为什么对于手下人能管住自己,不在工作期间酗酒而诧异了。

他都怀疑是不是有人因为酗酒误事后被受不了的帮派分子从床上拖起来,用手枪指头了。

我们很多时候的嘴硬是因为你知道这些事情不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当事情真降临到你身上的时候,恐惧和服软大概率是第一反应。

“嘿,斯蒂文。从开始拍摄之后,boss一次都没有来过。我们要不要邀请boss来片场看看,boss不来看看我心里没底……”

导演沃伦眼睛一转,对经理斯蒂文发声询问。

可不是嘛,老板交给你个在你看来很重要,并且已经花费了几百万美元的工作后,对你不管不问一次都没有视察过,让你也会心里打鼓是不是有啥问题。毕竟周围接触的可不是啥好人,是动不动要你全家性命的暴徒,人家是看着你老板面子才对你好好说话。现在老板一次都不露面,让你来你也慌。

“是应该邀请boss来片场看看。可是据我所知boss已经离开纽约回家探亲去了。现在还在纽约的只有boss的安保队长肯尼先生、以及和这些黑手党老大对接的艾米女士。”

说到这电影公司经理无奈的停顿了一下,“而我能现在联系上的也只有艾米女士,我只能尝试着和艾米女士汇报一下,到时候再看boss有没有时间和兴趣来片场看看。我是有对方老大的名片,但我不敢联系啊……”

“也就只能先这样了,谁让咱们不被boss重视呢。”

…………………………

另一边我们的艾米女士刚从吉诺维斯家族的办公室出来,被一位黑衣人恭敬的送上车。

她刚刚和吉诺维斯家族的老大约翰·高地见过面,和对方确认了电影咨询费用的到账情况。当确认了资金已经到账,并顺便和对方寒暄着确定了电影后续的出国拍摄问题后,起身告辞拒绝了对方的晚餐邀请。

“咱们现在去哪?回酒店还是去文森特那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