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项目推进(下)26(1 / 2)

花钱能解决这个世界上90%的问题,而剩下的10%,大概率是你花的钱不够或者没花对地方。

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各个项目飞速推进,好消息也是依次传来。

前几天艾米告诉萨姆已经和看好的小说作者见过面,并初步达成一致。由作者牵线花了十五万美元找原出版公司买断了出版合同,又用新收购的公司和作者签下了8个点的版税分成合同。

然后让作者回去重新修订小说,删减掉原来小说了里过多的血腥和X的内容,这回的再出版将不用这些吸引眼球,改以剧情取胜。

同时用7万美金买下了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并同时聘用作者成为正在组建的电影《教父》的编剧参与剧本的编写工作。

注意,是影视改编权,不止是电影的。这才是第一部电影,成功后还有后续的第二、第三部,到时候只要给个编剧的钱就行了。后续隔个几年还能拍个电视剧炒炒冷饭,一鱼多吃,完美。

而萨姆自己魔改的小说也是进展顺利,第一部已经完成了60%内容的填充,再有20多天就能初步完稿。毕竟原作也就22万字,现在因为萨姆增加很多内容,篇幅翻了一倍分为上下两篇,也才40多万字。在确定了剧情大纲的情况下,由好几个职业编剧和写手围着写了40多天,已经可以算得上慢工出细活了。

当全部内容填充完毕之后,再用个十几天进行写作风格统一和细节打磨,就算初步定稿了。先期印刷出来个100本,分别找50个男孩和50个女孩进行试读,并进行跟踪反馈。通过反馈上来的读者意见再打磨一下,就算定稿,可以进行上市印刷了。

总共这些流程下来萨姆估计也用不了几个月,就能在全美范围内看到自己魔改版《哈莉波特与魔法石》正式上市。到时候自己的名头前面还能加个天才作者,没事给小妹妹在书上签个名,名利双收。当然签售会就不搞了,又累又不安全,自己也不靠签售拉动那点销量发财。

以上这些事情都有专门的人跟着,不需要萨姆操心,按部就班的推进就好了。

现在萨姆忙的是给《教父》剧组找一个合适的导演,再让导演完成剩下的工作。

…………………………

“沃伦导演,这本原著小说就给你留下了。虽然小说会进行修改再版,但主要情节不会发生变动。你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阅读、思考怎样进行拍摄,准备好了请联系我,到时我们再进行详谈。”

这是萨姆见的第三个小导演了,留下小说约定好时间,等待小导演与他联系。

同时他还通过导演工会将消息放了出去,看会不会有不出名的新人漏网之鱼找上门来。毕竟他见的也是经过筛选的,而那些没有一点名气的新人,在初步筛选的时候就被排除在外了。他可不敢保证他需要的导演会不会因为没有名气,在第一步就被刷下去,他要留个保险。

他剩下的就是在上门的导演里面选择一个合适的小导演。至于这些小导演会不会用心,那更不用担心了。每年光正规电影学校毕业的导演就几十个,更别说各种别的行业来的跨界导演层出不穷。而每年就那么多的拍摄机会,所有想出头的新人导演、小导演就必须抓住一切机会。

有人会问萨姆既然不缺资金,为什么不找个经验丰富的导演来拍摄。经验丰富的导演不是更能够保证拍摄的顺利进行和拍出来的成片质量吗?

问题就在这里,经验丰富的导演都有自己的一套。看别人的拍摄总感觉这不好那不好,如果自己来拍会拍成什么样比之前的更好之类的。并不会像小导演那样没有话语权,完全被萨姆掌控成品。大导演们总想在电影里面加点自己的思考,好像这样才能显示出他们的与众不同、他们的艺术水准。

而这恰恰是萨姆想要避免的。他的脑海里就有成功的电影画面,确信按照这个拍就能成功。而别人又不知道这些,会下意识的想去反驳萨姆这个“外行”,感觉依靠自己这个“内行”的想法才能成功,电影出来就容易是个四不像。

估计会有杠精跳出来继续说,反正你萨姆那么有钱,知道电影肯定会成功的情况下为什么不去挑战一下更高的难度。和大导演配合着把本身经典的电影更上一层楼?那样不是不辜负经典,更能影史留名?

大哥,经典那么容易超越的话,就不叫经典了。而且人家本身就是影史留名的经典了,你自己几斤几两不清楚,随随便便的就想超越?哪有那么容易的……

而且萨姆又不是什么艺术家,他就是个俗人,别跟他提什么艺术追求,艺术追求能让他挣到以“亿”为单位的美金?在那个几万美金一条人命的年代,搞砸了以“亿”为单位利润的项目,看看你全家有几条命去填海。

所以萨姆宁愿在先头多花点精力去寻找合适的人。大不了在拍摄时候再多花个几十万上百万的胶卷钱来慢慢磨,他也要保证能够拿捏导演拍出来他想要的成片。就这撑死再增加一、两百万的拍摄成本,他萨姆出不起这个钱?

他都已经想好了,场景不真实?去纽约找地方实地拍摄。剧情不真实?他去联系帮派大佬,派编剧去取经。演员演的不像?让导演、主演去帮派进修去。

………………………………

几天后,曼迪带着肯尼找上萨姆,说比弗利山庄的别墅已经装修好了,可以回去住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