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法源寺中(2 / 2)

二十两银子,是宝玉一个月的月银。听春兰说,以前只有十五两的,在宝玉定亲以后加到二十两,这也是陈夫人心疼女儿。而两个妾室每月只有十两月银,王珠玉和王承玉和她先前一样都是十五两。在大唐国,一个普通的家庭每月有三、四两银子已经可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十两就可以算是阔绰了。宝玉的小金库里,自出生起开始收的赏赐或长辈送的礼物只金子就有上百两,白银约有上千两,其他的首饰物件更是价值几千两,她出嫁的时候就算啥陪嫁都没有,也够她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从这方面来说,宝玉还是很喜欢这个身份的,就是不差钱。

福嬷嬷和陈夫人的话题慢慢转移到长安各大世家,绿翠也不时的跟着凑几句趣,看来三个女人一台戏,到哪里都是一样,宝玉则是竖着耳朵听着,多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总是好的。

渐渐的,窗外不只有马蹄和车轮声,人声也逐渐嘈杂,宝玉想着,应该是快到法源寺了。

这时卫墨的声音也适时传了进来:“夫人,再有一炷香的时间就到法源寺山门了。”

福嬷嬷掀起帘子查看一番,宝玉连忙就着机会向外看,只见外面已经有了三三两两的行人和交错而过的马车。

越往前就越热闹,车马声、小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俨然成了一个繁华的集市,看来法源寺的香火还是很旺盛的。

马车停稳以后,卫墨亲自扶着陈夫人下了马车,等宝玉也下了车,就提出辞行。

宝玉自是没享受到未来夫婿的服务,这里可不是她穿越前的那个时代,毕竟是男权社会,宝玉也没指望卫墨对她献殷勤。

“公务要紧,你去吧。”陈夫人说道。

“陈夫人,王姑娘,卫墨告辞。”道了别,卫墨翻身上马,很快就只留给宝玉一抹英挺的背影。

直到卫墨的身影完全消失不见,陈夫人和宝玉这才收回目光。

陈夫人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宝玉却是在想,见了两面一点也琢磨不透这个人。话少,面冷,心热不热不知道,如果不是顶着一张帅气的脸,宝玉真不喜欢这样性格的人。这就是到目前为止宝玉对卫墨的全部印象。

陆氏母女也下了车,第三辆马车上的奴仆们也都跟了上来,福嬷嬷指挥着男仆和护卫们把捐赠给法源寺的礼物从第四辆马车上搬下来。

法源寺建在法华山上,整个山头都归法源寺所有,从山脚下修建的宽阔的石板阶梯直通半山上的寺庙。

宝玉看那长长的阶梯少说也有个千儿八百步吧?半山上的寺院高高的矗立在阶梯的尽头已经不可见,只看的见一座高高的佛塔的塔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