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外乡来人(1 / 2)

五年前,上苍村来了三个外乡人,一父一女以及一子,从此波澜壮阔。

上苍村,一个毫不起眼的大山村落,与其他村庄相差无几,居住着三百余人,都是和本朝太祖同姓的李姓人家,祖祖辈辈,世代务农,种茶养花,多是勤劳,略有富余。是故闲暇时多,村长每每与隔壁村人闲余饭后,无论话题多远,总能回到论姓氏渊源,皆言与太祖同出一源,教导村人以国姓为荣,美其名曰敬天法祖,甚是自豪。

不过今天村长很忧愁,去了一趟隔壁大柳子村,吃了一顿学塾宴。就在徐家祠堂,看着今天刚办的徐家学塾,十几个稚童跟着先生识文断字,摇头晃脑,感觉到大柳子村的日子有了盼头,再回头想想自己村里三百余口村民扁担倒在地上,都不认识是个“一”字,大老爷们不识字就算了,总不能误了娃娃,堂堂国姓上仓村怎么能敢于人后?作为村长,自然是不甘人后。

酒未尽兴,话题也没到回到姓氏源流,便抛下大柳子村长跑路了,确实待不住了。连夜赶回村里召集村民议事:捐钱办学塾。一句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再带着村民去感受刚刚捐建的李家祠堂,参拜本朝大离太祖李皇得胜的画像,村长说太祖就是因为识文断字,才开创了大离王朝八百年盛世,于是村民也积极响应,毕竟村长说的在理,钱是有了,可是先生不好找。

村长拜访了好几个老年童生,都嫌远,跑到了离村一百里以外,青衣镇最后一个生员老爷家中,求授圣人文章,再被以年迈路远不得便利拒绝后。惹得村长破口大骂,心中哀怨莫不是上仓之子俱不得成圣人弟子?文气都绕着上仓村走?

村长忧愁了,坐在村口大石头上,久久难以起身,望着几棵宽一丈有余的风水树,郁郁葱葱,树枝蓬勃向东,如揽山川,俯江河,寻思着是不是找个阴阳先生,看看哪棵碍了。不过事已至此,也许就是村里后生的命数吧,使劲吧唧了一口旱烟,吐着烟泡,叹息道:“上仓之子还是继承祖业,面朝黄土背朝天吧。”便欲起身回去,事情不管成与不成,总要对村民有个交代不是?

“吁吁”远处传来轻微的赶马声,正欲回村的村长,定睛一看,是一辆马车,黄马儿在前面悠哉悠哉走着,像个乌龟一样驮着蓝皮儿车架自远处而来,一路穿过数座茶山和几亩花田,却是不慢,不消片刻,便到村前。

村长望着蓝皮儿马车上坐着一个约莫三十的青年书生,身着青衫,面容清秀,长相极其儒雅,身子虽是俊秀却略显单薄,让人好奇,印象中上仓村几十年也没见过外乡人来,何况还是一个书生公子,忙收拾着手上烟杆,驱步上前问道:“俊后生,来此何事勒。”

“听闻贵宝地招学塾先生,特地来此讨口吃食。”声音清朗,礼节到位,只是有些中气不足?

中气不足,这都不是事儿,好不容易来了个教书先生,可不敢弄跑了。于是村长笑了,很灿烂,嘴里的黄色大门牙笑的是直咧咧,哪个敢说圣人文章不进李家门?哪个敢说上仓之子黄泥汉?抽他。

“是极是极,招得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