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我与包拯不得不说的故事?89(1 / 2)

--------

“宋归。”

显然,

包拯在开封府衙的时候,并未说实话,他不仅仅审问过那几名逆贼,而且,就连他们背后可能有什么都知道了一个大概:“老臣怀疑他与明教有关。”

“什么教?”

“明教。”

包拯目光如电:“老臣数日前回京,回京途中,恰逢一伙自称三清教的贼人围攻县城,臣擒之,然后才得知,他们本是明教的下层弟子,因明教突然混乱,他们这才脱离,自成了什么三清教,与道教毫无关系,至于这明教……”

包拯眯了一下眼睛,

“据说是传自域外摩尼教,被一群心怀不轨之徒窃据,改为明教,教中弟子众多,等级分明,不得不防。”

赵祯点点头:“卿去查便是。”

换言之,

朕不关心。

包拯本就难看的脸色,顿时,更难看了,直截了当道:“陛下如此放纵邪教,安知以后不会酿成大祸?”

“唉!”

赵祯无奈的摆摆手:“邪教本就隐秘,查察不易,而且,卿家可知,这大宋境内有多少教派?”

“成千上万。”

“明教,暗教,神教,佛教,只要卿家愿意,前几日广南西路节度使,老经略相公还跟朕说,他的地面,又冒出来了一个什么三山佛教,都攻打州府了。”

包拯沉默。

赵祯也是真的耐心,不仅仅被揪着袖子喷口水不恼,反而拉着包拯坐下,苦口婆心道:“汝以为,为何朝廷要尊佛敬道?”

“无可奈何啊!”

“民间弥乱,百姓愚鲁,若不让他们……”

“陛下。”

包拯不是不感动,但是,越是感恩于赵祯的仁善,他越是放不下一丝一毫的瑕疵,低声道:“您知道明教有多少人吗?”

“多少?”

赵祯一开始不在意……

“不低五百!”

一个比宋归知道的七百还要少俩百的数字,被包拯郑重其事的说了出来……

赵祯也如宋归一般,倏然起身:“多,多少?”

“不下五百。”

包拯眼珠子都瞪出来了:“而且,这还只是其核心教众。”

赵祯开始踱步……

远不似宋归那样,还嫌少?还不想当?

很多了。

只要有一二核心教众,钱粮足够,便足以纠集几百愚民,一二是几百,一二是几百,五百核心教众,那不是……

只是……

“此事与王素有关?”

还不提那年轻人?

包拯有些疑惑,他总觉得那年轻人平平无奇,何至于……然后摇摇头道:“老臣不敢断言,只是,此事毕竟是发生在开封府衙,而且,那贼人确确实实叫出了那小郎君的名姓。”

“叫出姓名有甚奇怪?”

赵祯脱口而出,然后,便看到包拯一双瞳孔挪了过来,急忙解释道:“卿家久不回京,所以不知,但是,你现在要是出去唤一声宋三郎,这京师要是有人没听过,朕让他认罪伏法。”

包拯疑惑:“欧阳修也不止于此吧?”

赵祯无奈,开始拉着包拯诉苦,他骂了朕,朕还原谅了他,然后,他便说,大雨要水淹开封府,四处造谣,今日又暴揍了十几名老谏臣:“不出意外,明日过后,他的名声必将人尽皆知。”

包拯微微拱手,有些敬服:“大雨前,他便纵观以后,警示了百姓?”

“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