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摆设255(1 / 2)

   更有甚者,王傅可以凭借自己对王爷本人的影响,触摸到难以想象的权力。这在前朝是有过先例的,凭借是圣人潜邸时王

   傅的身份,新皇登基后进入内阁的不在少数,有的甚至还成为了一代权臣。

   比如亦安外祖陆太傅,先太子尚在人世时,陆太傅便以太子太傅身份兼管詹事府,可以说是东宫话事人。先太子因圣人爱重而地位超然,陆太傅又因为圣人和先太子的看重,便是当时的首辅,也会因此让陆太傅二分,不太敢摆首辅的架子。

   临清公主听了亦安的话,只是轻轻摇了摇头,“一点脚力怎算辛苦,你的辛苦还在以后。”临清公主算是看得明白的人,亦安要是在崇元一朝不能平安落地,在新朝等待她的,就不知会是什么结果了。

   “不过你放心,我必向父皇陈情,让你嫁一个如意郎君,日后自家去做当家夫人,再不必受此等拘束。?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即便贵为公主,临清公主对亦安的祝福,也不过是找个如意郎君罢了。

   临清公主自己便是这条路,倒也不必苛责。况且对这个时代的女子来说,成婚才是主流。文妙真人因为弃家修道,差点儿连累一家子过不好日子。前车之鉴尤在,后人便是想效仿,也得在成亲之前超脱了去。

   况且不嫁人就不受拘束了嘛?那也未必,僧、道照样要向朝廷缴纳税款。本朝对这类人群的优待是有,但也不许不纳。香火旺盛之地要纳,孤寺独观,无有烟火之处是可以免去纳税的。既无信众前往,又哪里来的香火?圣人在这一点上,还是很开明的。

   临清公主不知道圣人的打算,还以为亦安和她母亲陆氏一样,任女官是为了攒资历,到时候说婚事的时候面上光鲜些,到底是宫里出来的,是“见过”世面的。

   本来以亦安的出身,再加上在宫里做过女官的经历,陆氏绝对能给亦安说上一门比先前相看好的那些更好上一层的婚事。不过日后能不能过好日子,还是要看夫家的人品如何。

   比如亦宁,是因为陆夫人信得过好友的品性。比如亦安,陆氏和沈夫人搭话,便是看中沈家人品,又有丈夫白成文担保,这才想进一步相看沈家幼子。再比如亦婉,这是陆氏给保媒的婚事,魏夫人是陆氏考察过的,这样的人做亦婉婆婆,恰恰才能不让亦婉吃亏。

   至于亦真?这是不可抗力因素,能过得如何,只看亦真的命数,还有周璋的人品了。赐婚只能保证婚事不会终止,至于期间会发生的意外?旨意不会管这么多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