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学士224(1 / 2)

   穆尚宫这样想还有一个私心,嘉顺郡主这时候开蒙,亦安这女官怎么不得做个三年起步?到时候连带着那位殿下也到了年纪。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不还是教?

   在圣人一家子面前,所有人都得退出一射之地。

   不出穆尚宫所料,这批卷子送到御前,圣人头一个就让捡出亦安的来看。

   亦安的字迹中透着一股清逸,风流之中又不失稳重。圣人再细看内容,心里再赞。

   圣人抚着卷纸,对身旁的焦清一叹,“文惠若在,必会喜欢这样的文章。”文惠太子主持过几次科举,主考官定好名次后,文惠太子会再看一遍。

   文惠太子在世时,最喜欢的文章风格便是如此。在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似亦安这样的卷子,都会略微提升一两个名次。既不影响国家大计,也防止考官排下固定的名次。太子的喜好虽一直被学子揣摩,但终归不算完全。便是有写得一一分相似的,终究没有亦安这般天然的灵气。

   画虎不成反类犬,还有可能影响原本的名次。就连为官多年的大臣,对天家父子喜好的把握,也不敢说有十分。

   总得来说,圣人父子最喜欢的还是有能力、会干事、能洁身自好的官员。这种官员在圣人和先太子手里,不仅会得到重用,俸禄、赏赐、宅第、土地田亩,这些都不会缺。圣人父子用实际行动告诉百官,只要肯实心用事,荣华富贵少不了的。

   当然,在此之外,如果再略微有些才情,那自然更好。圣人早年还和大臣们诗词相合过,白阁老作为亲历者,书房里还挂着圣人御赐的题诗。

   也正是这幅题诗,在白成文被弹劾那回,焦清过来取证时,才没让手下人把书架劈开,看看里面有没有暗格之类藏东西的地方。

   焦清眼见圣人忆起旧人来,自家想起文惠太子,也不由心内哽咽。若文惠太子还在,圣人何须这般殚精竭虑。虽是如此,焦清仍道。

   “太子已登仙境,还请圣人多为两位殿下考虑。”这便是说的嘉顺郡主与其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