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5(1 / 1)

   亦安被江姨娘的媚眼扫到,顿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江姨娘刚入府的时候还想演一出宠妾灭妻的戏码,不过还没抖起来,就被陆氏的气场震住,一直乖觉到现在。

   亦安这些年通过嫡母陆氏和榜眼爹,对这个时代有大致了解,前几年在天子脚下,后几年在地方,颇有一番见闻。

   这是一个架空的朝代,而圣人则是一个完美地有些不像话的皇帝,自太子时起就贤名在外,登基后更是整饬吏治,提拔了一大群文臣武将,不过两三年间,朝野风气为之一清。

   当今圣人治国理政将近四十载,多次降低农税,已经到了五十税一的地步,为历朝之最。开海禁,国库渐丰、内帑盈溢。对外万邦来朝,对内四海升平。

   不止是对百姓,就连手底下的官吏,圣人也是宽待的。崇元十二年后,圣人重新厘定了官吏薪俸,从一品到九品,从中央到地方,官员俸禄翻了三倍有余。在京官员有与官衔相对应的养廉银,地方官吏每三年一次的大计若能得优,也有一笔不菲的赏银。甚至于圣人还准许官员眷属经营一些产业买卖,但不许与民争利。

   凡与民争利者,视贪半论处。

   对于贪腐,圣人本人是零容忍的态度,贪国家的银子和搜刮民财在圣人眼里都是重罪。

   十年前震惊朝野的湖广贪墨案,圣人震怒之下诛杀上百官吏,时任湖广布政使被凌迟处死。刚刚到任的湖广巡抚因查察有功,在湖广主政三年,稳定局势后高升回京。其后一路青云直上,最后坐到了内阁次辅的位置上。

   圣人的丰功伟绩被争相传颂,有不少戏文都是按照圣人当年的事迹改编而成。亦安了解之后都禁不住想,这怕不是哪个前辈穿越了?连亦安都有这般感慨,更不用想在旁人眼里,皇帝是何等地位了。

   亦安还在神游,就听见江姨娘银铃般的笑声。

   “妾身住得太远,幸好太太慈悲,总算没误了请安的时辰。”亦安瞬间回神。江姨娘这话到底是奉承还是阴阳,实在教人想不明白。

   江姨娘是正经的扬州人士,从小就被家里卖到青楼。老鸨观其奇货可居,特意下了死力气教养,诗词歌赋无所不通。毕竟那些官老爷是指望美人能红袖添香,而不是买个花瓶放回去。花瓶再好看,时间长了也会落灰。这样精细着教导出来,最后能捞一大笔银子呢。

   事情也正如老鸨所想,江姨娘家里儿女众多,小时候没少吃苦,被卖到青楼后日子反倒好过起来。恰逢江南士林宴饮,江姨娘就这样被买下她的高官送给了白成文。

   说起来江姨娘虽是清倌出身,却没被老鸨入贱籍,当作干女儿养的,是正经的良民。这些官老爷除了风雅外,还特别在意名声,是不会送贱籍女子给同僚的。所以江姨娘入府后是良妾,不像苏姨娘,同样是被家里人卖出来,却是奴籍。

   即便后来苏姨娘成了妾,在生下亦和后脱了籍。可全家都是奴籍,到底在江姨娘面前不硬气,直到生下儿子白尚惠后才有所改观。

   江姨娘年纪轻,又惯会温言软语,在白成文心里也有一两分印象,比吴姨娘和苏姨娘强得多。前者因为女儿受白成文和陆氏喜爱而被爱屋及乌,后者因为有了儿子天然受一分重视。只有江姨娘自己,是实打实凭借自身,在府里有一席之地。

   方才江姨娘说自己住得远,那是因为她的听涛轩在府内西北角的一处小湖旁,自然和陆氏的景然堂不近。

   对于江姨娘或有或无的小心思,陆氏从来都是一笑置之。和她置气,岂不是为难自己?陆氏和白成文不是情面上的夫妻,两人携手过了这么多年,情分岂是江姨娘可比?陆氏为白成文生儿育女,打理这一份家计,只要丈夫不发癫,陆氏就是稳稳当当的正房夫人,还是有诰命的那种。

   反正江姨娘的行为也不算出格,念她为白家开枝散叶有功,陆氏也不会拿她怎么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