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龙王庙祭拜父亲38(2 / 2)

“这倒不清楚,相传这位龙君有无数子女,去许愿摸龙辇的人都可以早生贵子,我见过有不少人为这事去许愿还神的,总之礼多神不怪,只要我们心诚则灵。”林秀红说的龙辇其实就是龙君雕像坐的木轿子。

这个洛水仙倒是没听说过,听母亲这么说她也就信了,同意过些时日去龙王庙许愿。

已经到了中午,林秀红留女儿在家吃饭,吃完饭就又带上点蔬菜跟女儿去了一趟家里。

徐玉兰电话里听儿媳妇说亲家母来了,就带女儿回来,徐玉兰和亲家母倒也是很聊得来。

李沐阳感叹,如今有了媳妇,母亲又回来了,又多了个妹妹,一家子热热闹闹的,这才像个家的样子。

徐玉兰要留凌绣红吃晚饭,但林秀红要回去做饭给儿子,所以就推辞了,答应下次一定留下来吃饭。

晚饭前,李福海过来一趟,跟侄子约好明天中午后去龙王庙祭拜他二哥,并交代侄子,让他母亲和妹妹不要去。

不用李福海提醒,徐玉兰也知道忌讳,按传统习俗她已经改嫁,回到家里就是客人,并没有资格参与祭祖和扫墓等等这些活动的,包括去龙王庙祭拜李福林。

“叔,你放心,我妈刚才跟我提过,说她跟妮妮都不能去。”

“她知道就好,小阳,不是叔小气不让二嫂去,这是老祖宗留下规矩,你孝顺母亲可以,但也得尊重你死鬼父亲。”本地人说的死鬼有很多个含义,面对亲人或者其他人都可以用“死鬼”这词在已故的人名前面,并没有贬义的意思,而是类似一种尊称。

晚上美股开市,李沐阳只需要盯盘注意股价,看着制药公司的股价逐渐慢慢地回升,账户有了盈利,他就放心了很多,直到天亮前,美股收了盘,他才回到被窝里睡觉。

连续了几晚通宵,让李沐阳担心日后会影响到媳妇睡眠,于是心里就有了计划,打算将早已搁置起来的柴房收拾好,改建成电脑房也可以,虽然简陋些,但好歹是为了生活方便。

李沐阳刚一起来,婶婶,婶婆莫氏,妻子,母亲,连丈母娘也来帮忙,这些女性已经在院子里轧起金元宝。

婶婆训导李沐阳:“沐阳,今天是你爸的祭日,即使是再重要的工作也得放一下,赚再多的钱都没有亲人重要。”

李沐阳被训的头皮发麻,没敢回半句,妻子连忙接过话来,说道:“婶婆,沐阳也是没办法,生意不打理好,会亏好多钱的,亏了钱今年一年都白干了,我不奢望赚多少钱,只要不亏钱,以后这日子就好过。”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下不为例,以后这个日子你夫妻俩要早早做好准备,该处理完的先处理完。”婶婆都是明事理,觉得侄孙媳妇的话在理,不说赚钱,只要不亏钱就行。

“水仙,我这里还有点钱,一会我拿给你。”徐玉兰对儿媳妇说道。

“妈,不用,之前沐阳给的家用钱,都还一分没动,我给他留着呢,以后要遇到有困难就用这笔钱。”

婶婆听了笑的很开心,连忙夸奖亲家母教女有方:“还是绣红教育的好,懂事,贤惠,大方,我家沐阳有福了。”

凌绣红说道:“我这女儿,从小就懂事,这些年来多亏她帮忙照顾这个家,为帮家里还完那些债,大学都没能去上,这个母亲做的挺失败的,如今见她找了个好女婿,我也就放心了。”

徐玉兰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这个儿子何尝不是,高中以前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的,还拿过李氏宗族奖学金。

婶婶拍了拍徐玉兰的手臂说道:“过去的不提了,以后的生活才更重要,儿媳妇自己操劳这个家不容易,以后还得我们帮衬着点。”

婶婆点头:“啊萍说的不错,以后侄孙媳妇有了孩子,我是年纪大怕帮不上什么忙,还得劳烦你们。”

挨完训,李沐阳去收拾柴房,将一些闲杂没用的都拿出去放好一边,等有空再处理,目前有用的都分类放好,能放家里角落的就放家里,不能放的就拿出来先。

柴房是小平层,不到三米高,也没有主屋高,以前是放柴火的,很脏,很多蜘蛛网,蜈蚣之类的,收拾完还得用树枝或者竹叶清理墙壁和天花板。

厨房以前是烧木柴的,所以连同柴房这边都熏黑了,李沐阳用抹布怎么擦都擦不干净。恐怕要刮去一层表皮,重新刷过石灰才好看。但房子太久,刮表皮的话,墙皮怕是会脱落,只能将就在上面刷一层石灰。

李沐泽昨天听母亲说要去龙王庙祭拜二伯,他挺有心的,特意提前去镇上有名的烤鸭店订了一只烧鹅做贡品,刚拿到烧鹅就往回家赶。

贡品对烧鹅这类没什么要求,而且不能放中间,只能放一边,买什么看个人心意。

等中午人齐,李沐阳和李沐泽分别用三轮车和皮卡装着贡品,妻子载着婶婶,李福海坐儿子开的皮卡,三叔公李兴镇没有来,他大儿子李福来带儿女媳妇也来了。

一行人去了龙头村,进了村口就一直开,直到康皇庙不远处的一座破庙处前停了下来。

龙头村有不少人看到这个阵势和这么多贡品,就知道是来祭拜“龙君使者”的,有几个还想上来讨个喜钱的,看清是龙岭村人后都纷纷回避。

家属要祭拜“龙君使者”,都会准备好很多几毛钱在身上,庙里有人来怕人家觉得晦气,就发个喜钱冲冲晦气,这个喜钱扫墓也偶尔会有人准备,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祭拜很简单,先供奉龙君和玉虚道人,然后才可以祭拜“龙君使者”,使者的长辈能不来就不来,同辈的不能拜,都是帮忙主持和观礼,由小辈们去祭拜。

一套流程下来,可能要一个多小时,以前这个龙王庙还有庙祝的,那一套下来得几个小时,庙祝仙逝后已无人继承,现在的人实在没办法,只能按照旧例简单地过一遍。

祭拜已经进行到大半,庙外有人进来,一位妇女带着一个竹篮,十岁左右的男孩拿着一袋纸扎金元宝跟在身后,李沐阳刚要准备上前给人家发喜钱就被洛水仙制止。

这位妇女就是已故张贵的老婆,男孩是他的孩子,张贵和李福林是同一天没的,所以祭日也是同一天。

张寡妇家里没有劳力,靠着种地和领人家的衣服和渔网回来补来养活一家子,若不是有政府帮助,生活更难过。

“这是张贵大哥的妻子,村里人都喊她张嫂,她是来祭拜张贵大哥的。张嫂,这是我丈夫。”洛水仙为俩人介绍起来。

李沐阳急忙道歉说:“张嫂好,不好意思,我们不知道你这个时候来,供桌上也没给你留位置,实在是抱歉。”

张寡妇不认识李沐阳,但知道李福林,也知道洛水仙现在是李福林的儿媳妇,所以知道他们现在在干什么,于是说道:“没关系的,是你们先来的,而且福林叔是长辈,说什么都应该你们先拜,我们等多久都没事。”

张寡妇说完就把竹篮子和一袋金元宝放到旁边角落里,就和儿子出了庙,她要等他们先祭拜完再进来。

李沐阳看眼前这母子俩的身影,又想起以前很多事情,他记得那时候张贵经常来他家和父亲喝酒,俩人虽不同辈,但交情很不错,还经常一起出海打鱼。张贵家里穷没有船,父亲经常借船给他。现在想起来这些,真令李沐阳感到唏嘘不已。

等李沐阳一行人祭拜完走了以后,张寡妇才跟儿子进的龙王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