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92(1 / 1)

邱富升在天山没有考察到中意的项目,领着妻子游览了天山市的景区,大饱眼福后,回到了江河。他人走了,然而他的一席话,引发了庄春山的思念。珍妮在五峰山小学还好吗?这个有情有义的姑娘在二00六年夏天大学毕业之际,坚决拒绝了那位男同学给她安排工作的企图。男同学说只要珍妮和他好,他家可以安排他进局委事业单位。

珍妮不想被人小瞧,也不想给那位追求自己的男同学任何可乘之机,她靠自己的真本事考上了山州市五高的教师岗位,男同学进入了山州市农业局做了一名技术员,可他对珍妮一往情深,那份情,那份谊,似乎像一根丝线看似断了实则连着。同在一个城市,从市农业局到市五高的路程并不远。这位男同学有意无意地制造偶遇的机会,他会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在学校门口等珍妮,弄得学校里人人尽知珍妮有男朋友了。珍妮的心思也曾经想过,跟着这位男同学那是太现实了,现实的物质条件摆在那儿,房子、车子都不用操心了,安安稳稳地过一生,这是用鼻子都能想出来的。珍妮的闺蜜也在替她出谋划策了,让她现实点,抓住眼前的幸福。可是闺蜜哪知道她的心事,她爱庄春山,这不是一天两天的情愫,让她背叛爱情,去重新开始另一段感情,把日子过得像白开水一般,她做不到。她还是遵从于自己的内心,听从灵魂深处的召唤,此生爱庄春山永远不变。为了支援农村教育,更是为了摆脱这名男生的纠缠,当山州市教育局从辖区各校抽调老师到偏远乡村支教时,珍妮志愿报了名。

珍妮的决定遭到了父母的坚决反对,父亲说你在城里呆着不好,跑到那山沟里去教什么学?珍妮解释也不顶撞,让父亲的发怒没有了力量。母亲说,发瘟妮子跟着家境殷实的男同学多好,少奋斗多少年,不知道你脑子哪根筋抽风了,要去跟一个漂泊无定的庄春山,能有什么好,庄春山有什么?还不知道以后到哪里呢?

父母的意见说得再坚决,再严厉,珍妮都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地跟庄春山让父母既生气又毫无办法,他们无法阻止自己的爱女跟庄春山交往,也无法劝止珍妮到五峰山小学任教。

珍妮顺利地被分配到了福河乡五峰山小学支教。五峰山小学位于大山深处,弯弯曲曲的一条黄泥路伸向山里,那是去五峰山小学的必经之路。顺着黄泥路前行,身畔是一条汨汨的小河。穿过石桥,沿着土路上到山坡上才看到那座庙宇般的小学。一处院子,几间教室,石墙红瓦,木门铁窗,一个个石墩上搭上长条木板,便是课桌。教师办公室是一间大房子,办公桌是木制的,漆上淡黄色油漆,显得素雅。教师们两两对坐,或三三拼桌。一间小小的半坡红瓦房,那是厨房。山脚下一位无儿无女的老鳏夫成了这里的厨师。山泉水煮饭,山野菜做菜,柴禾满山是。没有网络,与世隔绝。这个条件大大出乎珍妮的意料,她想象中的那种绿色的山野,矗立着一座绿色的校园,山野花开满山坡,蓝天白云下她同孩子们做游戏,迎着朝阳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传遍山里的沟沟坎坎,诗一样的意境,世外桃源,她是那么地向往这份宁静,憧憬这份难得的纯朴和与世无争,因为她逃离了城市的喧嚣,还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勾心斗角。但是这里的硬件和环境与她想象中的山村小学还有差距。

既来之,则安之。珍妮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她全副身心地投入教学中,那么充实,那么快乐。只是珍妮说夜阑人静了,学校里只有她、厨师大伯和值班老师三人,特别孤独,她靠看书打发日子。有时候听到狼的叫声由远及近,吓得她用被子蒙住了头,整宿睡不着。没有狼叫了,还有不三不四的人从窗缝里偷偷朝里看,吓得她魂不附体。当害怕时,她就特别思念庄春山,希望心上人陪在身边。思之切,念之深,她用写信这种传统的方式表达感情。庄春山劝她调出五峰山,别在这个地方熬了,确实不适合她这样一个弱女子,可是珍妮说她喜欢天真烂漫的孩子,和孩子们在一起,她的生命被点燃,动情地燃烧,来答谢这童真的孩子,还有纯朴的乡亲,她用生命点燃希望之炬。她不仅是孩子的老师,还是孩子的姐姐。她喜欢漫山遍野的山花,喜欢清澈见底的溪流,喜欢美味爽口的山野菜。最后珍妮说:“人来到世间不是为了财富而生,也不是为了权力而活。我不羡慕别人多富有,多有权,多有名,我是一个简单的人,我觉得快乐就行。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求知若渴的眼睛,我的内心就有一种震颤,我的使命感在升腾……我不能走,我的生命在这里更有意义。”末了,她说学校为她调了住房,增加了值班老师,她的安全有保障了。

庄春山钦佩珍妮的人生选择,也更加意识到学习的紧迫性。为了爱情,为了事业,他必须奋斗,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锲而不舍地钻研,孜孜不倦地思考,他的学养有了突飞猛进。对于一些前沿的学术问题,他能够在吸纳、消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然后进行理论建构,形成了一篇篇论文。他把这些论文投往大学学报、学术期刊,被陆续地刊载出来。有一篇论文甚至在一家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让导师刘子涵十分欣慰,也对他另眼相看。与此同时,庄春山的英语一举考过了六级,他沉浸在学术的海洋里,并在遨游中体验着人生的价值和收获的快乐,他的这种饱满激情一直持续到二00七年六月毕业论文开题的那一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