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古代农业:曲辕犁133(2 / 2)

  【至于犁槃,也可以写作犁盘,它是用来系套索的。因为它可以旋动,故而在耕牛前进左右摇摆的时候,能够减轻“轭”对牛肩的损伤。同时,有利于耕地到头之后转换方向。】

  【最后是犁梢,这是供我们手扶之用,可以掌握犁身行进之时的方向与平衡。】

  秦始皇立于高台之上,眉眼间不由浮现笑意。

  天幕这次依然述说得如此详尽、至纤至悉,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能看见曲辕犁。

  ——是耕作于农田里的曲辕犁,在黔首的手中使用着的曲辕犁!!

  而不是只在他一人之前!

  这些在后世,经由成百上千年的时间,而发展出的工具,他们马上就能用上了!

  普天同庆、奔走相告。

  汉武帝虽然也有些听懵了,但不要紧,他身边的团队,已经将天幕尽数记下!

  变化吧,直辕犁!

  进化成为“曲辕犁”!!!

  天幕上,那本《耒耜经》对曲辕犁的各个零部件,其形状、尺寸等等,均有详细记述。

  在《耒耜经》的文字于天幕停留之时,他们在各个时空,将其视作珍宝般记录。

  这样的记载,非常便于仿制。

  【相比于直辕犁,唐朝的曲辕犁设计极佳。它不但可以通过扶犁人用力的大小,来控制耕地的深浅,还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在曲辕犁上面,可以架两头牛甚至更多。此举一来保护了牛,二来也是更加提高了效率。正所谓,“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犁田十亩”。效率杠杠的。】

  天幕的表述,令大家都有些热血沸腾起来。

  设计极佳!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

  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

  春秋早期的农人们看着天幕,他们已经听了大半天,倒也有些云里雾里的。

  学是不指望学了。

  这么复杂,只能等他们的国君负责研究、制造出来,普及分发给他们这样子。

  或者,到时候市面上说不定会有卖的。

  但是肯定会很贵吧!

  谁负责,把价格打下来呢……

  当他们听到最后,说这种东西的效率,一牛可抵七至十人之力,中等之牛日可犁田十亩。

  啪嗒。手里的耒耜都掉了。

  这玩意儿快淘汰吧!我们要曲辕犁!!!

  再送几头牛谢谢!我们没有牛!!

  【除此之外,曲辕犁的犁架加大,也会更加稳定,有利于扶犁人的控制。犁铧的形状也是如此,V形的尖头更加锋利,利于其入土。至此,曲辕犁的功能可谓相当完善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