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指南针:从磁石到司南3(1 / 2)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

  这样的文字,在天幕上一段一段地,显示出来。

  【我们可以将沈括的方法概括为四种,水浮法、指甲法、碗唇法以及缕悬法。】

  【其中,“水浮法”是将指南针放在一个盛有水的碗里,让针浮在水面上。】

  【“指甲法”,是将指南针放在人的手指甲上面,轻轻地转动它即可。】

  【“碗唇法”,是将指南针放在光滑的碗唇,同样也是轻轻转动它。】

  天音述说得十分简单易懂,搭配上每一个方法的动画画面,生动直观地展示了“指南针”的用法。

  历史人物们完全明白了。

  手指甲与碗唇,都要是光滑的表面。

  这与之前天幕上那个巨大的司南相同,司南的青铜地盘也是打磨得十分光滑。

  还有水浮法,这都是要让指南针自由地转动。

  这便是之前所谓的“让磁针能够自由转动”,让“磁针的正极”指向北方,“磁针的负极”指向南方。

  因为这地球本就是一块天然的大磁铁!

  妙啊!实在是一大发现!!!

  如此一来,岂不是只要携带一根经过“人工传磁”的针,便能随时随地,辨别南北的方向了?!

  他们喜不自胜,按捺住内心的狂喜。

  因为天幕还有一种“缕悬法”没有说完,而这种办法,也是沈括认为最好的办法。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史记》《梦溪笔谈》等

  王思阳《四大发明之指南针》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秦沐妍、时月、顾时安 1瓶

  第49章 指南针:从磁石到司南3

  【缕悬法, 是沈括认为最好的一种办法。】

  【这种办法,首先是要在新缫出的丝絮当中,取同一只茧的丝, 然后将芥子大小的一点蜡,缀于针腰, 最后将针悬挂在没有风的地方。】

  【这样一来,针尖就常常会指向南方。】

  秦始皇坐在一处视野极佳的高台之上, 他的身边已经有人恭敬地呈上磁石与钢针。

  他这时代虽然已经出现了炼钢的技术,但比起后世的钢铁, 发展得并不算卓越。

  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人, 更是难以立即取得钢针,更别说在天幕放映之时就拿到了。

  落日的余晖, 洒在秦始皇高大的身躯。

  他拿着磁石与钢针的动作, 与地上的阴影错落融合, 画面神圣而又庄严。

  秦始皇的影子里两手重叠,正在将手里的这枚钢针,放在磁石这一天然磁体上摩擦。

  也就是, 进行人工传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