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秦始皇焚书坑儒70(1 / 2)

  孔子:是吧!你也觉得有疑点!

  【第一个疑点——】

  【首先是“坑儒”一事之中,被坑杀者“称谓”的变化。这起事件源自于侯生、卢生等方士为秦始皇寻求仙人奇药,因此获罪之人应当是方士。】

  【方士即方术之士,也即寻仙问药、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术士。在思想的流派上,这些术士其实与“道家”更为接近。】

  【然而,在秦始皇大怒之谴责之中,提到的却是“文学方术士”。文学之士,可以泛称博学善文之人,也可以指称儒学之士。但这里提到的文学之士只是一笔带过,并无真名实姓。到后面,“文学方术士”则变成了“诸生”。】

  【“诸”即为“多”,“生”即为学者、学生。诸生的字面意思是多位学者、学生,而在独尊儒术之后,则往往用来指代学习经书的儒生。】

  正在聚精会神地听天幕解说“坑儒”的众人——

  等等!刚才天幕说到了什么??

  独尊儒术?!?!

  什么独尊儒术?独尊儒术是什么?

  他们是不是听错了????

  孔子:啊?独尊儒术?!

  ——是我想的那个意思吗????

  他们来不及思考,只能暂且按下心中对此的震惊与不解,先听天幕继续往下述说。

  【《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这一段记述,以“诸生”取代了原先的“文学方术士”,似乎让这些人的身份变得模糊了。其淡化了“方士”,而突出了“文学”。】

  诸子百家,也跟随着天幕的思路。

  看样子——

  后世之人也是觉得,这一段的记载似乎有些奇怪。其资料的来源,似乎是什么史书?

  西汉的司马迁?是汉朝之人记载的?

  他们看过《秦二世而亡》之后,已经知道在秦王朝覆灭以后的朝代是汉朝。

  人为的记载,难免会有一些疏漏。

  更何况,还存在着记录之人的主观因素、所处时代的客观因素等等,有着诸多影响因素。

  不过,后世之人似乎也有所探究。

  他们虽然不知道后世之人的身份,但听其叙述与解说,也是十分有条理的。

  诸子百家,继续全神贯注地听。

  【第二个疑点——】

  【在“坑杀犯禁者”之后,添加了一段公子扶苏进谏的记事。公子扶苏进谏,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这一段,是对于“坑杀”事件的补充。】

  【然而“坑杀”一事,分明起源于方士,理当从方士求药开始说起,而奇怪的是,扶苏并没有提及这些,反而是扯到了“诸生皆诵法孔子”,于是就指向了儒生。】

  【这里扶苏的话,仿佛掐头去尾、有意裁剪历史一般。它更像是为了说明“诸生”即是“儒生”,而特意添加在这里的。假如没有这一段,秦始皇所坑埋的“犯禁者”是“儒生”一事便无从说起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