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动乱时的人心(1 / 2)

族望留原籍,家贫走四方。唐末时,大族望五旺七姓虽然早已士微,但此时农业生产条件下,百姓依然习惯于聚族而居,抱团取暖,邠州牛氏也是如此,寻常时举族居住在邠州城外牛家村,避祸山中时也举族聚在一起。

“那蕃人怎么样了?可问清楚了?”

傍晚,一座半敞口的石壁下,牛开山抖着雪白的胡子向牛大问道。他已过花甲之年,为人正直,也见多识广,深的牛氏一族信赖,故而被推为牛氏一族族长。

“三爷爷,问过了,那人却不是什么蕃人,说是幽州人氏,说不堪战乱,到这里投亲,却遭了匪。一口幽州话,正道的很,不像是假。”牛大很恭敬的回道。

“这世道哪里有太平的地哟!”

有感于世道的艰难,牛开山说着重重的叹了口气,接着撑着锄把继续说道:“也是个可怜人,你对人家好点,回头给他点吃的让他走吧。咱牛家就是这样过来的,当时老祖宗领着先祖从陇西南下逃难,到这里娘俩已饿的快要死了,多亏了李家给了口吃的,收留了他们娘俩,才有了咱们这一大家子,这人也姓李,可见天道轮回……”

他是知道牛大三兄弟的品行的,不是那么老实,这在乱世中也无可厚非!但作为族长,他还是希望以忠厚传家。

牛开山苦心婆心,但牛大却浑然不在意,心里想着怎么把李茂德买了变现——他听说一个中原人卖到草原上的党项人那里能值五只肥羊呢!特别是没藏部落,最喜欢购买中原奴隶。

而正在牛大神不守舍之际,牛开山突然说道:“丑猪儿,你们来时注意身后了没有?”

牛开山这句话的意思是会不会有官兵跟踪而来。

大战之前,为了战事,各级节度使往往征调民夫,修缮城墙,挖掘战壕;战时则作为后勤队,预备队,甚至是炮灰,此称之为“庸”。因此百姓即使逃避山中也不是完全之策,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手紧缺时,各军塞会派兵搜山。

而要是被搜到,是被征发,还是被洗掠、屠杀,那就要看领队的军官当时的心情了!

因此避祸山中的百姓最怕的就是被官兵摸了行踪,包了饺子,因此进入山中之后,一般都不会出去。

而牛大三兄弟之所以出去,是为了储备食盐——毕竟食盐是必须品,少了食盐,即使牲口都受不了!

此时靠近邠州的产盐地,只有河中的安邑、武县两块盐池,所以邠州节度使李继徽对食盐的管理极为严格,这就导致民间的食盐不禁稀缺,而且价格高昂。这也是牛大兄弟三人在铜关集草市上三天才筹集到了一袋子粗盐。

所谓草市,是百姓限于交通条件自发行成的交换物品的地方,相当于后世的乡镇集市,此时的战乱却促进了草市的成长。

不过这三天在草市牛大兄弟三人并没有听到李继徽要征发民夫的消息,因此闻言很痛快的说道:“三爷爷,我还能没往后看吗,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我在城里也没觉出什么动静。”

牛开山闻言放下心来,轻轻叹道:“梁军从东到西来确实还需要些时候,只是还要防静难军私掠。”

私掠其实是各蕃镇军队洗劫百姓的最常见方式,自古以来,莫不能绝。而且这种方式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与隐蔽性。

而避祸山中,他们已是在所居的长莽沟前后入口的山岭处布置了岗哨,各户出人轮流看守,只是战事未兴,放哨之时诸人分外松懈,包括牛大也是如此。

因此牛大闻言黑膛脸立刻呆了一呆,随即说道:“三爷爷顾虑的是,我再去交代铁柱、狗娃一声,让他们打起精神来。”

牛大说完,鞠了个礼,转身而去……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