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皇帝召见 72(2 / 2)

皇太后居住的宫院永乐宫,在德阳殿宫院的西北部。

宫院北部有濯龙园和濯龙池,汉明帝马皇后在园中置有织室,而汉桓帝也曾在濯龙园宫设置祠堂祭祀黄老,故此园也称濯龙宫。

北宫东北部有禁苑芳林园,园内有天泉池,也称天渊池。

北宫的东部有东掖庭、永巷署、钩盾署、尚书台等官署,西北部有朔平署。

北宫建于汉明帝时期,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被焚毁。曹魏时重建,改称洛阳宫,一直使用至北魏。

北宫的平面接近长方形,四面筑围墙,面积约0.924平方公里。宫城辟三门,在南门外立阙。宫内有多座建筑。其中最高大的是德阳殿,居全宫西侧,台基高二丈,东西近百米,可容万人。其他建筑还有崇德殿、宣明殿、含德殿、章德殿以及芳林园、濯龙园等。北宫与南宫之间有“复道”相通,以备缓急。

北宫有宫城四面环绕,宫城四角筑有角楼。宫墙外设多座卫士所居的区庐。宫墙在东、南、北三面各开一门。

南朱雀门:门外立阙。东面是东明门,北面是朔平门。

东汉皇宫的布局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分明:东汉皇宫的整体布局是分层次的,主要由皇宫宫城、省外宫殿、省中等部分构成。其中,宫城是核心部分,包括皇帝和皇后的居所,以及处理政务的中心,省外宫殿主要用于接待贵宾和办公事务,省中则是皇帝和皇后的私人居所。

高台建筑。受秦朝影响,东汉热衷于建造高台建筑,这些建筑规模宏大,用于宫室和其他用途,追求灵动、跃腾的空间效果,体现皇室贵族对人与神仙共存的追求。

规整对称的建筑布局。东汉皇宫的建筑布局整齐有序,主体宫殿坐落在南北中轴线上,中轴线东西两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这样的布局不仅突出了建筑的威严,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规整和对称艺术风格。

宿卫体系。东汉皇宫的宿卫体系由皇城城门校尉、北军中候监领下的北军五校尉、执金吾、卫尉、光禄勋以及宦官负责,这一体系不仅保障了皇帝和皇宫的安全,也是对前代多重宿卫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一句话,东汉的皇宫就几点:占地颇广、建筑高大、防守森严,想要偷偷摸摸溜进皇宫是不可能的,就算不被守卫发现,这密密麻麻的宫殿也能把你绕晕了。

刘璋跟在张让身后,走了半个时辰才到了尚书房外,门外是装备精良的御林军在守卫着,张让进去后,停了一会才出来,然后操着公鸭嗓子喊道。

“宣司隶赈灾使刘璋觐见!”

刘璋脑海里浮现出前世看过的一个小品,小品里讲述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里边有句台词:“宣燕国使者荆轲觐见!”

刘璋走上前去,门口的御林军拦住他,开始搜查全身,待搜查完毕后才放他进去。

来到尚书房,刘璋大概打量了一眼,尚书房面积不小,这个从外边就能看出来,里边是一排排的木架。有些上边放着书本,更多的木架上放的是竹简,房内侍立着几个宫女和几个小太监,刘宏正端坐在龙榻上,面前放着一个精美的案桌,上边摆放着一些奏章,还有一壶美酒,正是刘璋出品的“神仙醉”。

张让指引着他来到刘宏身前,刘璋拱手施了一礼:“臣刘璋拜见陛下。”

刘宏摆摆手:“刘爱卿不用多礼,说起来朕和你还是堂兄弟呢,一家人不用如此多礼,显得生分了,来人!赐座!”

两个小太监搬来了一个凳子,刘璋谢过后坐下,也不敢坐实了,只有半个屁股沾着凳子,心里还很奇怪,这个时期已经有凳子了?那为何不推广?是大家坐不惯吗?

刘宏待刘璋坐下后,看着他笑了笑:“听说你字季玉?”

刘璋恭敬答道:“回陛下的话,是父亲给起的,两位老师也认可了。”

刘宏点点头:“那朕就唤你季玉了,季玉!听说这酒是你酿制出来的?”

刘宏指着桌上的“神仙醉”说道,刘璋抬头瞄了一眼,然后答道:“回陛下的话,是微臣所酿。”

不等刘宏开口,刘璋赶紧大倒苦水:“不过陛下有所不知的是,这酒酿制繁琐,虽然卖的颇贵,但产量并不高,而且当初还是多靠父亲和两位老师支持,微臣才能酿出此酒的,虽是亲人,可也得聊表心意才是,不能让别人寒心,微臣已经把红利分给了他们三成,抛开材料和人工费用,已经所剩无几,还得救济城外灾民,还请陛下恕罪。”

反正该说的都说了,为了怕帮助自己的亲人寒心,他都分给对方红利,你刘宏算什么亲人?有什么脸面拿这钱?你要是还要点脸,就别再提这事了。

刘璋显然高估了刘宏的视财如命之心,刘宏听后皱皱眉头,然后对身边的张让说道:“让父!可有此事?”

这显然是不相信刘璋所说的话,张让看了刘璋一眼,发现刘璋正脸色不善的看着他,不禁冷哼一声道:“陛下!据奴婢所知,刘大人所言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