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各方喜讯 48(1 / 2)

接下来的半个月内,庄园的一切都在照着刘璋设计好的在发展。

第一批酒已经发酵完毕,现在已经开始蒸馏,只待蒸馏提纯完毕,就可以开始出售了。

内城的民居还没拆,因为外城的民居还没修好,不过一切都在稳步进行中,也就是一两天的事了。

刘和根据刘璋所设计的自然村制度,执行了下去,果然效果大增,一个人管五万人,和一个人管理五百人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刘和把庄园里的老人聚集起来。又从难民中挑选了一批看起来聪明伶俐的加入进来,组成家丁队,刘和在每个自然村都分了一个家丁驻守,协助族老管理村子,然后让剩下的人专门负责运输,哪个村子缺东西,运输队的人就赶紧把东西运过去。

刘和只负责管理那些自然村就行,五万多人被分成二十个自然村,刘和管理起来简直不要太轻松,如今刘三专门负责酿酒,刘和负责建设。

刘和按照自然村进行规划建设,一排排的民居拔地而起,整齐的围绕着内外城墙修建而成,整齐的房屋,干净的街道,让人看了耳目一新,也算是一种享受了。

城中还打了很多地下井,还有很多蓄水池,引后山溪水进入城中,然后把蓄水池灌满,如今只能做前期挖沟的工作,因为天气太冷,水都结冰了,那里引的出来,地面都是冻的邦硬,也就是人多力量大,才能把沟挖出来,要不然刘这个天气,根本不适合开工。

人多的好处就是可以同时开工,三万人负责修建外城,两万人负责修建内城,剩下的几千人负责修建大粮仓。

每天还有几百到一两千人不等的难民蜂拥而来,刘璋是来者不拒,反正这些人又不需要付工钱,只要管吃管住就行,这种免费的劳动力为啥不要?

他现在可是司隶赈灾使,有权利接收这些难民,谁都不能说什么,刘璋先是让人假惺惺的宣传这是朝廷旨意,他才能接收难民,但是紧接着就开始爆料,朝廷不给钱不给粮,这些物资都是他自掏腰包救济的,要让人们知道是谁救了他们,别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徐晃把军队也进行了整编,徐州糜家的家丁已经到位,徐晃挑选一番,大部分都合格,那些不合格的都被他打发到刘和那里,做些后勤工作。

如今的庄园也属于武装力量爆表了,只是还没成军而已,一旦训练完成,再换装完毕,必然是一支招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

至于刘璋为何敢说这大话,那自然是有原因的,在刘璋看来,古代军队无非看重三点:将领能力、令行禁止、赏罚分明。

对于将领能力,刘璋是这样认为的,古之名将,之所以能成功,大部分都是后来历练出来的,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名将,个别开挂的除外,比如冠军侯霍去病、韩信等人。

刘璋成立了军校,所有屯长以上军官都必须来上课,由刘璋亲自讲解,其实他也是半吊子水平,可他识字多啊,而且还看过兵书,还在卢植那听过几天课,不敢说能把这些人都教育成才,可好歹也能让他们脱离文盲的阶段吧?

刘璋先让这些人开始识字,一天不用多学,认识三十个大字就行,其余时间刘璋给这些人讲兵书,讲战场应该注意的事,讲军队常识,不要再出现上次乐进那种蠢事了。

刘璋把自己所学的,结合后世在网上看到的,一股脑都交给他们,理不理解不重要,能记住就行,俗话说得好: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嘛,多读书总没坏处。

如今庄园里的军队加上徐荣的部队,共有一万多人,两个校尉:徐晃和徐荣每人统领两部,分别是白冰所部,乐进所部,段俊所部和张固城所部。

每个部下边有五个曲,每个曲下边有五个屯,全军共有两个校尉,四个部级司马,二十个曲级军侯,一百个屯长,这一百二十多人就是军校的主要成员,等他们学会以后,再回去教下边的队长、什长、伍长们。

一级级的教下去,要让他们知道怎么打仗,因何而战?为谁而战?要有信仰,没有信仰的军队注定成不了常胜军。

刘璋觉得他都快化身成传销头子了,每天都在教室激情澎湃的演讲,把下边这些人讲的如同被打了兴奋剂一般,如果不是刘璋拦着,估计这些人早抄着家伙出去打山贼了,刘璋觉得如果把他放进黄巾军里,那也是个小渠帅,就凭这手忽悠技术,咋不得弄个官当当?可惜自己是个皇室成员,不能加入黄巾军。

对于令行禁止,刘璋就一招——练,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把前世的军人训练手册搬出来照着练。

负重训练、长距离跑步,俯卧撑、蛙跳等锻炼体能的训练。

各种穿越障碍物,攀岩等锻炼人反应能力的训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