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戚宦之争 44(2 / 2)

汉灵帝睁开闭着的双眼,往下看了一眼,发现是卢植,这才坐起身来,对卢植这个人,他还是很敬佩的,不像别的世家一样。

灵帝询问道:“是卢爱卿呐!你有何事?”

卢植回道:“臣听闻宗正之子刘璋,近日来在城外庄园广设粥铺,救济灾民,如今蜂拥而来的灾民越来越多,臣觉得,如此为国为民之举,当予以奖赏才是。”

汉灵帝皱皱眉头,宗正?那不是刘焉吗?刘焉的儿子还有这种情怀?自己咋不信呢?不过如果属实的话倒是一桩美事啊,不过一提起奖赏刘宏就感觉,心肝脾胃肾哪哪都疼,自己搞点钱容易吗?动不动就是奖赏,哪里的钱奖赏?

不过还是硬着头皮问道:“卢爱卿觉得该如何赏赐?”

卢植望着皇帝说道:“臣觉得该赐以官职,让他继续行善举,以弘扬朝廷仁德之心。”

哦?刘宏眼睛一亮,给个官职就行?不用掏钱?那还不好办啊,当下就准备答应:“好好好!如此美德当予以奖赏,方能体现出朝廷恩威。那就封刘璋为……”

太尉袁蓬上前一步打断刘宏的话:“陛下且慢,臣以为不妥。”

一看到这个老家伙,刘宏就来气,板着脸问道:“袁爱卿觉得哪里不妥。”

袁蓬并没有回答他,而是对卢植说道:“敢问卢大人,此刘璋莫非就是你和蔡大人前段时间所收的弟子?”

卢植正色道:“正是,袁大人有何高见?”

袁蓬冷笑道:“陛下!你也听到了,此子为卢大人高足,卢大人为弟子请官,很难让人相信,其中是否有徇私的嫌疑啊!”

刘焉出列对着袁蓬怒怼道:“袁大人,古语有云“举贤不避亲”,今小儿有此善举,为方便赈灾,求一官职不算逾越吧?如果这都算的话,那袁大人去年为侄子求取青州琅琊太守一事算什么?拉帮结派?还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扬赐也出来帮腔:“刘大人这就过了,就事论事而已,现在说的是刘璋一事,希望刘大人不要扯其他的,敢问刘大人?刘璋在城外聚集了多少难民?”

刘焉答道:“上万人。”

扬赐冷笑一声:“请刘大人说具体一点,上万人是多少人?一万人还是九万人?还是十几万人?”

刘焉答道:“五万多人。”

这个不能隐瞒的,到时候朝廷必然会派人去查的。

扬赐笑道:“陛下!你也听到了。臣弹劾宗正之子刘璋,在城外聚众闹事,意图不轨,求陛下治刘璋之罪,刘焉身为其父,卢植、蔡邕身为刘璋之师当同罪论处,聚众闹事当处以绞刑。如此大罪,陛下若不处置,只怕天下人有样学样。”

其余人听的是目瞪口呆,这事咋说,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吧。没人提自然就没事,有人提了,没人替你说话这就是大事,但像扬赐所说的,处以绞刑,这就有点过分了,试问谁家没有几千家丁,数万佃户?那要是都杀了,估计这天下也没有世家了,听听这些人说的,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置人于死地,果然很世家。

蔡邕出列对着刘宏施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扬司徒所说之事纯属无稽之谈,刘璋昨日才接收难民,今日就上报朝廷了,哪来的时间聚众闹事?”

说完又对着扬赐和袁蓬等人说道:“刘璋资助难民,没有找朝廷要一分一厘,而是自己到处借贷,最后更是和徐州糜家合作,才得以让难民渡过难关,如此为国为民,一心为公,从不徇私之举,怎么到诸位大人眼里就成了聚众闹事了?朝廷不表彰就算了,竟然还要治罪,果然!在污浊的人眼里,看任何事情都是污浊的。”

扬赐气的破口大骂:“蔡邕!你……不为人子!”

蔡邕才不会给他反驳的机会,机关枪模式启动:“从去年开始,冀州大旱、豫州发洪水、扬州蝗灾,我大汉饥民遍地,朝廷近几年,国库年年亏空,无力赈灾,诸位谁家里无钱无粮?怎么不见诸位散尽家财去救济灾民?要不把这数万灾民送给你们,你们去救济如何?朝廷派人监管。诸位大人觉得这样提议,可还满意。”

殿内鸦雀无声,众人都看向别处,希望蔡老头不要把怒火引向自己。

刘宏听了以后也是眼前一亮,没想到我宗室也能出此人才?不为私利,为了救济灾民,自掏腰包,还有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