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学文习武(二) 29(1 / 2)

刘璋跪坐在一边,静静的等待着卢植处理政务,过了一会后,卢植处理完毕,放下笔问道:“你四书五经可曾读过?”

刘璋老实的回道:“启禀老师,弟子已经都背诵完毕,只是有好多地方不是很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卢植点点头,抽查了四书五经中好几个片段,刘璋都对答如流,卢植点点头说道:“可以,很不错了,其余不懂的,等你蔡师休沐的时候去请教他吧,我如果都教了,要他做什么?”

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两人虽然都属于大儒,可侧重点不一样,卢植更出名的是他的军事能力,而蔡邕却不同,他是地地道道的读书人,他的字画可是一绝,而且他对于经学的理解更是深刻,要不然也不会成为国子监祭酒。

卢植又问道:“你读过那些兵书?”

刘璋回答道:“弟子最近恶补了《孙子兵法》和《尉缭子》家中还有《左传》《春秋》等书,还没来得及看。”

卢植满意的点点头,可以看出刘璋是真的愿意学的,以前可没有基础,现在为了学有所成,能下这么大功夫,足以让人刮目相看,如果刘璋只是走走过场,那卢植必然不会在他身上下功夫,像他以前的学生:刘备、公孙瓒等人,虽为学生,却不是来读书的,他们得主要目的就是来结交权贵,卢植看的很清楚,所以也没管他们,自己该教的都教了,能不能学会,能学会多少就看他们自己了,所以他们只能算记名弟子。

刘璋很聪明,也有急智,如果能在兵法和武艺上下功夫,将来的成就不会差。

卢植又问道:“你的目标是什么?希望成为三军统帅?还是成为一军主将?”

刘璋奇怪的问道:“这两者有何区别?”

卢植笑道:“帅者,将将也。将者,将兵也。”

看刘璋不是很理解,又解释道:“侧重点不同吧,不能说哪个更好,想做三军主帅,首先要熟读兵书,其次对于各种人文地理的书籍也要有所涉猎才行,要知道,打仗看的不止是兵力多寡、士气高低、双方统帅的统兵能力,更得看天时地利人和。如不能做到这三点,那他必然不是一个合格的主帅。”

看刘璋在专心听讲,卢植接着说道:“人们常说赵括纸上谈兵,我并不这么认为,给赵括时间,他未必不能成为古之名将,可惜他一上场就接手的是赵国的四十万大军,对方主帅更是有着“人屠”之称的白起,要知道白起一生大小战七十余场从无败绩,赵括焉有不败之理?”

卢植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我不希望我的得意弟子是赵括那般人物,如他不能成为一方统帅,那他能成为一名猛将,也不辜负老夫一番教导之恩了。”

刘璋思考了半天,继续问道:“那敢问老师,何为将?”

卢植扶须轻笑:“将者!兵之胆也,如果说的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将乃一支军队的灵魂,这支军队未来能走多远,就看是何人带领了,武帝时期冠军侯霍去病说的一番话我觉得就很有道理,他说‘为将者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赢,如果不能赢,那就是天天与士兵同甘共苦,那他也是个庸将。’你可能理解?”

随后卢植针对帅和将的区别,对刘璋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让刘璋觉得今天真是没白来,卢植不愧能成为汉末三庭柱之一,他的观点让刘璋感觉耳目一新,很多事情经过卢植一讲解,他很快就能领会,卢植看到刘璋这么聪明也很是欣慰,终于有一个既聪明又好学的学生了,自己的衣钵也算有了传人。

两人一直聊了很久,要看天色已晚,刘璋提出告辞,虽然说这是老师家,吃顿饭也没什么不好的,但是毕竟是第一次,留下吃饭总归是有点唐突。

卢植给刘璋布置了作业,让他把今天所讲的整理成文字,后来下午再拿来,因为他明天还有事,刘璋告辞离去。

路过蔡府的时候,刘璋还想进去看看蔡文姬呢,不过看着已经天黑了,还是不去了,这要是被蔡老头知道了。怕是要把他腿打断。

也不是刘璋硬要这样,蔡文姬漂亮是真的,他也喜欢,可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联姻,要知道在汉朝世家联姻是常态,而且这个时候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是父母决定的事,你是没能力反抗的,否则就是不孝,所以他才这么急切,要知道再有半个月他就可以加字了,到时候如果刘焉不经过他同意,直接给他指派一门婚事该怎么办?

娶蔡文姬有几大好处:一是,蔡文姬漂亮,还知书达礼,以后两人有共同语言。

二是,蔡文姬是蔡邕独女,蔡邕在世林中的声望就不用说了,自己娶了蔡琰,会让自己再世林中拥有很高的威望,以后招募文臣武将也会更加容易。

三是,好吧,不解释了,我就是馋她身子,咋了?咬我啊。

刘璋回府以后,就直接前往父亲的书房,跟父亲表明自己要娶蔡琰的心思,刘焉听后大为吃惊,对几个子女的婚姻,他早有准备,如今刘璋这样说,一时间把他整不会了,拒绝吧?理由是什么?因为蔡邕没权势?同意吧,自己真心不想同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