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学文习武(一) 27(1 / 2)

次太守,秩六百石,负责民政事务;边郡(就是设置在边境地区的郡)另置长史一人,秩六百石,负责军政事务。长史之下有司马一人,负责具体军事指挥。东汉内地不设郡都尉,以太守领兵。边郡置都尉或属国都尉领军并辖县,地位略与内地较小的郡相仿。如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置西河属国都尉、上郡属国都尉;永和十五年(公元105年)置辽东西部都尉;汉安帝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等。

东汉的县级地方建制与西汉相同。

列侯以县为封地则称侯国,侯国置相一人,相当于县令或县长(以侯国大小为异),相不隶属于列侯,但负责为列侯征收租税。封国户数在千户以上的,置家丞、庶子各一人,是侯府官,不管理民政;不满千户的,只置庶子一人。东汉的侯另有乡侯、亭侯,所封之地各为一乡、一亭,这样的封地辖于所在县,与乡、亭相等。

皇后、皇太后、公主的封地称邑,置令、长。邑的体制与侯国相当。

少数民族聚居地设道,隶属于郡,多设于巴、蜀等西南地区,以少数民族部落首领为道的长官。

万户以上的县置县令一人,秩千石;县丞一人,掌民政、文书、仓库;县尉二人,掌治安。

万户以下的县置县长一人,秩三百石或四百石;县丞、县尉各一人。

东汉诸县出产盐的,置盐官,负责管理盐场、盐矿,征收盐税。出产铁的县置铁官,负责冶炼、铸造。在手工业发达的县置工官,负责管理工匠、征收工商税赋。在水产发达的县置水官,负责管理渔场、征收税赋。以上这些官吏不隶属于郡县,均隶属于少府,属于派出机关。

东汉在县以下的官制与西汉无异,具体可以参见西汉官制。

东汉官职列表

秩万石的官职如下:

即:月奉三百五十斛

上公:太傅、大司马(东汉末年于三公之外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将军:大将军(大将军有时位在三公上,有时位在三公下)、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秩中二千石的官职如下:

即:月奉百八十斛

太尉领:太常卿、光禄勋、卫尉

司徒领:廷尉、太仆、大鸿胪

司空领:少府、宗正、大司农、

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太子太傅、执金吾、河南尹、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

秩真二千石

即:月奉百五十斛

后汉书未记载有“秩真二千石”及其官职,或言真二千石即为二千石。存疑

秩二千石的官职如下:

即:月奉百二十斛

地方长吏:郡守、州牧

诸王国属官:国相、国傅、(王国)御史大夫及诸卿

大长秋、太子少傅、将作大匠、度辽将军等诸杂号将军(骁骑、楼船、伏波、龙骧等)

秩比二千石的官职如下:

即:月奉百斛

少府属官:侍中、中常侍

光禄勋属官:五官中郎将、左中郎将、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奉车都尉、驸马都尉、

骑都尉、光禄大夫

北军中候监领: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

将军部曲:大将军营五部校尉

诸王国属官:中尉

司隶校尉、属国都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城门校尉、都护将军

秩千石的官职如下:

即:月奉九十斛

将军府属官:将军长史、将军司马

太傅府属官:太傅长史

三公属官:三公长史

少府属官:御史中丞、尚书令

廷尉属官:廷尉正、廷尉左监

光禄勋属官:太中大夫

大长秋属官:中宫仆

太子少傅属官:太子率更令、太子家令、太子仆

城门校尉属官:城门司马、平城门屯司马

北军属官:屯骑司马、步兵司马、越骑司马、长水司马、胡骑司马、 射声司马

诸王国属官:郎中令、仆

诸侯国属官:诸侯国相

地方长吏:县令、汤沐邑令、道令

秩比千石的官职如下:

即:月奉八十斛

太常属官:太常御

太仆属官:太仆丞

廷尉属官:廷尉丞

卫尉属官:卫尉丞、宫门司马、掖门司马

宗正属官:宗正丞

少府属官:少府丞

大司农属官:大司农丞

大鸿胪属官:大鸿胪丞、

光禄勋属官:光禄丞、谒者仆射、

执金吾属官:执金吾丞

将军部曲:军司马、别部司马

秩六百石的官职如下:

即:月奉七十斛

将军府属官:从事中郎

太常属官:太史令、太祝令、博士祭酒、太宰令、掌故、大予乐令、高庙令、世祖庙令

光禄勋属官:光禄左仆射、光禄右仆射、左陛长、右陛长、羽林左监、羽林右监、中散大夫、谏议大夫、议郎

卫尉属官:公车司马令、南宫卫士令、北宫卫士令、左都候、右都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