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狂士祢衡 21(2 / 2)

“万里长征人未还。”

众人不禁代入其中,是啊,自古以来战争最是残酷,只听到哪里打了胜仗,哪里打了败仗,可知晓那是用多少人命堆积的?又有多少儿郎埋骨他乡,不得生还啊。

“但使龙城飞将在。”

龙城是古时候匈奴的王庭所在,飞将应该是指的汉初出击匈奴的名将: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让胡人度过边界,骚扰汉人的生活。

全句总结下来就是:从秦朝延续到汉朝的边关,和外族征战千年,不知道战死了多少儿郎,如果汉初的卫青等人还在,怎会让胡人度过边界,常年骚扰汉人的生活呢? 大堂里边鸦雀无声,众人都在细细回味刘璋刚才所做的诗,突然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哈哈哈!好诗!好诗!真乃千古绝句也!全文行书严谨,环环相扣,又能体现出作者一片拳拳报国之心,当为传世之作,子干、伯喈。两位收了一位高足啊。”

刘璋抬头看去,只见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站起身来,目光如炬的看了他一眼,然后走到卢蔡两人身边,两人施了一礼,蔡邕说道:“康成兄(郑玄字)隐居多年,没想到今日竟然会来参加小徒的拜师宴,真是让我等汗颜呐!”

郑玄笑道:“伯喈你这说的哪里话?我如果不来,怎么能欣赏到如此佳作呢?你俩也真是,如此大事竟然不通知我,待会可要罚酒三杯。”

两人连忙叫罪:“该罚该罚”

卢植向刘璋喊道:“杵在那里做什么?还不赶紧过来拜见你郑伯父。”

刘璋赶紧小跑过来,对郑玄施了一礼:“小侄刘璋见过郑伯父。”

郑玄笑道:“没想到你能作出这种佳作,今后可不能有点成就,就沾沾自喜,要知学无止境,圣人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也,可不能懈怠啊。”

刘璋恭敬的答道:“谨遵伯父教诲。”

由不得他不尊敬,这位可是比他两位师父还厉害的大儒,虽不是圣人,可在儒家的地位,也位同半圣了,而且还是活着的半圣。

刘焉也过来向郑玄见礼,然后请三人到后堂喝茶,待几人走后,刘璋和两位哥哥一起答谢了来观礼的宾客,待人都走的差不多了,刘璋返回大堂,发现大堂还坐着一人。

其人二十出头,身长七尺,头戴方巾,面如古铜,细眼长髯,目光如电的看着他,刘璋有点纳闷的走到他身前,来人起身对刘璋一拱手。

“沛国谯郡人,曹操曹孟德见过刘兄。”

刘璋变了脸色,谁?曹阿瞒?我去,三国枭雄,曹魏的奠基者,一代军事家、政治家、作家等等,刘璋环顾四周,看看有没有趁手的兵器,现在把曹操砍了,以后就不会出现三国了吧?想想又不对,那不是便宜袁绍了?不能做这种事。

曹操看刘璋这个样子,一时间有点摸不着头脑,小心翼翼的问道:“刘兄这是怎么了?”

刘璋看着曹操小心翼翼的样子,突然反应了过来,此时的曹操还什么都不是呢,他还没做官,也只是个爱国青年而已,自己到底在怕什么?

刘璋哈哈大笑:“没事没事,突然想起来一点事,孟德请坐。”

让刘三去上茶,刘璋看着曹操说道:“孟德为何还未离去?可有要事?”

曹操笑道:“今日本来是想凑凑热闹,没想到竟然见识到了刘兄的旷世才学,真是让我惊为天人呐!看刘兄所作之诗,莫非是有从军之念?”

刘璋叹息一声道:“唉!听祢衡所说边关战事,出口如此平淡,如同和他无关一样,我看到的却是蛮族入侵,百姓们流离失所,家庭破碎。战场上士兵血流成河,不知战死几何?不知多少家庭没了主心骨,多少父母没了儿子,多少女人没了丈夫,多少孩童没了父亲,只恨自己一阶文士,对此乱局却无能为力,自今日起,当文武兼修,如有朝一日再有战事,当弃笔从戎,上马杀出个朗朗乾坤。”

刘璋说的曹操热血沸腾,起身对着刘璋郑重的说道:“如有那么一日,刘兄必须带着我,我不要做将军,我愿做刘兄之马前卒,为刘兄策马执鞭,咱们一起到战场上杀个痛快。”

两人四目相对,激情满满,刘璋把自己都快说感动了,你看把曹操感动的,这不是挺爱国的吗?自己只要向这个方向带他,他未尝不能做自己的征北大将军呐!不过阿瞒这好人妻的嗜好还是让人不放心,还是找机会把他做了算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