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收拢难民 19(2 / 2)

徐晃也可以从难民中挑选身强力壮的加入护卫队,以后人会越来越多,守卫力量一定要跟上才行,看了一会护卫们训练,没啥事可做,刘璋就回到书房继续看书了。

接下来两天刘璋的活动都很规律,早起锻炼一会,他如今的力量已经固定了,单手可以拎起七十斤的石锁,挥动一柱香的时间。

吃完饭以后去工地转转,工地虽然忙,但是有刘和刘三负责,一切也显得井井有条,第二天又增加了两百多难民,现在庄园里已经有上千人了。

徐晃的护卫队也增加到了二百人,护卫队分成五队,一队四十人,第五队由乐进带领,主要负责训练,因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难民,没有底子,不训练一段时间,是没有战斗力的。

不过这些难民身体素质都还可以,大部分都是壮丁,女人和孩子只占据少数,老人更少,想来也是,这些人都是从各州逃亡过来的,身体差的大概都死在路上了,再加上故土难离的情节,很多老人宁可饿死也不想背井离乡。

刘璋在庄园忙碌的时候,洛阳城更是热闹,世林都在传颂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刘璋的《咏梅》,不知道是谁传出去的,现在洛阳城已经传的沸沸扬扬,如此佳作百年不遇,士子们听说是刘璋作的,都抱以怀疑的态度,就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也会作诗?

可很快第二件事又传了出来,卢植和蔡邕都要收徒,而且收的还是同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他们口中不学无术的刘璋。

这可把他们酸的牙都掉到地上了,刘璋何德何能?竟然能得两位大儒青睐,众人多方打听之下,知道了拜师大典的时间,都决定到时候去刘府瞧瞧去,看刘璋是确有实才之人,还是沽名钓誉之辈。

国子监祭酒、博士蔡邕的府邸中。

蔡邕正在欣赏自己的字,他已经把那首诗给裱起来挂在大堂上,那里有他历年来的得意之作,还有他临摹的名家字画。

一个十二三岁的美艳少女走了过来,对蔡邕说道:“爹爹都看了好长时间了,不累吗?坐下来休息一会吧。”

蔡邕看到自己的爱女来了,笑道:“琰儿有所不知,观摩名诗字画,乃是一种享受怎么会累呢?”

蔡琰摇头晃脑的学着他的样子说道:“如饮美酒,令人陶醉。”

看着女儿搞怪的模样,蔡邕笑道:“孺子可教也!”

蔡琰扶着蔡邕坐下,蔡邕笑道:“你可知这诗是何人所作?”

蔡琰说道:“上边不是写着刘璋吗?这刘璋是何人?没听说过啊。不过这首诗写的不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简单明了又应情应景,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蔡邕想着刘璋那天作诗的情景,笑道:“为父当时就置身在你所说的场景中,而且这还是他即兴所作。”

蔡琰瞪大了眼睛:“这么厉害?爹爹认识此人吗?”

蔡邕扶须轻笑:“当然认识,为父不但认识他,而且他还和你有关系呢。”

蔡琰羞红了脸:“爹爹不正经,我都没见过他,能和他有何关系?”

蔡邕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是自己没表达清楚:“我说的是,我已经收他为徒了,他不就是你的师兄吗?怎会对没关系?”

看着女儿羞红的脸蛋,蔡邕又不淡定了,这瘪犊子答应的这么痛快,该不会是冲着琰儿来的吧?应该不会啊,他俩从没见过,应该不认识才对,不过仔细想来,如果他们能凑成一对也不错,总好过那个河东卫家吧?

虽说河东卫家也算世家大族,和琰儿也算门当户对,可自己并不想和世家大族牵连过深,皇帝也深知世家危害,可惜如今的大汉朝已经禁不起他折腾了,所以才有两次党锢之祸,如果能和刘府结亲,一方面加固了自己的地位,二方面也能让保皇派更加牢固,不过听说这刘璋以前也是个花花公子,自己还得观察观察。

蔡琰听父亲这样说,反问道:“爹爹,这刘璋是谁?这么有才华吗?为何我以前从未听说过?”

蔡邕神秘一笑:“后天你就知道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