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新星闪烁14(1 / 2)

21日早上,随着“的!的!的!”几声清脆喇叭声的鸣叫,一辆绿色吉普车、一辆银灰色丰田双排坐小货车,在上塘畜牧兽医站门前停了下来,尚局长、局办公室肖主任和三个年青小伙,从吉普车上走了下来。

胡志远说:“尚局长、肖主任,你们好!你们辛苦了,欢迎你们给上塘畜牧兽医站送来了新鲜血液。”

“真正辛苦的是你们。”尚局长说。

肖主任说:“新来的同志赶快把行李搬下来,然后到办公室开个短会。”

尚局长问正在给他倒茶水的林小慧:“小林,你是捷足先蹬,哪天上来的?”

林小慧回答:“昨天中午到的,谢谢局长分我来上塘。”

拿着分配文件的肖主任说:“今年毕业生分配工作方案,是根据县委、县政府对规划我县今后农业农村发展工作布置会议的精神,结合我县各区畜牧兽医站人员配置的实际情况,具体分配如下:林小慧、黄勇、蒙应书、岑正清分配到上塘区畜牧兽医站工作。下面请尚局长讲话,大家欢迎!

尚局长说:“同志们,从今天起,大家就是畜牧战线上的战友了,在以后的工作中,充分利用你们所学到的畜牧兽医知识,有声有色、轰轰烈烈在上塘干出一番成绩来,更希望你们在基层生产一线的工作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脏的敬业精神,促进上塘区早日建成畜牧大区,有力推动我县尽快建成省南部畜牧大县夯实基础。”

“下面请胡志远站长讲话。”肖主任说。

胡志远说:“非常感谢县局对我站的关心和大力支持,给我站分来了四个新同志,更感谢尚局长、肖主任百忙之中、不辞劳苦把新来的同志送到我站,加强了我站技术力量,我在此表态,我和陈顺祥一定发挥好老同志的带头作用,做好传帮带的同时,把全站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牧业生产,早日把我区建成全县第一个畜牧大区、强区而努力工作,谢谢大家!”

肖主任说:“尚局长、胡志远站长的话,讲得非常地好,希望在坐的各位同仁,在胡站长的带领下,克服重重困难、同心同德、努力工作,再创佳绩。”

尚局长对送他上车的胡志远说:“小胡,人我给你送来了,你一定要用好用活手上的每一颗棋子。”

胡志远说:“人是送来了,但是巧媳难为无米之炊。”

尚局长问:“主要是哪方面的?”

胡志远说:“一是维修新同志住处及配备的办公桌、椅等费用没着落。二是新来的同志需要配备的药箱、常用器械等不齐全。”

“你所说的这些问题,各区都存在,也是当前很实际的问题,局里面正在向县里反应,不过请你放心,困难再大,也会尽力支持你,我很看好上塘这个地方,全县畜牧业的壮大和发展,就看上塘的,上塘必须首先给我冲出来,走在全县的前面,回头你把所缺的经费、器械、药品如实地列出清单,尽快的送到局里来。”

胡志远说:“好的,谢谢局长。”

尚局长一行离开后,胡志远说:“新来的同志,尽快把自己的行李搬到自己的住处安顿好,中午饭站里安排在陈哥家吃,下午两点,开站务会。”

午饭后,胡志远大脑一直在思考新来同志的分工问题,因为上塘区畜牧产业要在3-5年内又好又快地发展,必须做到知人善用,目前新分来的四个人中,除了对林小慧了解外,对其他三个新同志的了解可以说是一片空白,想来想去最终没有把具体分工的事定下来,最后他决定把分工的事缓缓。

会后,三个新来的男同胞聚在一起,蒙应书首先说:“想不到上塘是全县最大的区,工作量肯定大,大家对环境也不熟悉,不知道以后怎么去开展工作,并且生活环境非常艰苦,要是不分来上塘就好了。”

“天下乌鸦一般黑,我看其它区也好不到哪去,我是从农村出来的,能跳出农门就是祖坟冒青烟了,我心里的想法是既来之则安之,别人能适应的环境,我也能适应,工作量大和好不好开展工作的事我想只要吃得苦、用心去做,没有做不好的事,至于情况不熟悉,胡站和陈哥不是要带大家下去熟悉吗?”岑正清说。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很赞国岑正清的说法,并且在艰苦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更能磨炼人的毅志,更能学到书上没有的东西,所以我想无论是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困难,就虚心向胡站、陈哥他们多请教,几年后,就会成为大家戏说的“万精油了。”黄勇说。

“会上怎么还没分工?”蒙应书问。

岑正清说:“哥不养崽——少(嫂)不下,我猜胡站的想法是先让大家熟悉一下环境,然后再分工。”

蒙应书说:“但愿我能分到环境好点的乡去。”

“这是大家的奢望,不过环境差的乡的工作总有人去做,不过还好有乡兽医。”岑正清说。

“对,尽量把一些事交给乡兽医去做。”蒙应书点头说。

“会上胡站强调乡兽医是社办的,多数是半路出家,业务能力差参不齐,一些工作要做好还得靠自己。”岑正清说。

“船到桥头自然直,在未分工作前就按胡站说的脚踏实地对全区畜牧养殖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为下一步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提供有力的依据。”黄勇说。

蒙应书说:“就你觉悟高。”

“这是现实。”黄勇说。

蒙应书说:“不谈工作上的事了,我有个想法,要是几个年轻人能拢在一起开伙做饭吃就好了,那多热闹,一是可以节约买炊具,二是做饭的做饭、做菜的做菜、洗碗的洗碗,不知道二位想参加不?并且名称我都想好了,就叫‘青年之家’。”

“几个年轻人拢在一起开伙有它的好处,也有不好之处,我想这样好不好,炊具还是各买各的,要拢在一起开伙,随便在哪做都行,说得难听点,散伙也方便,因此,我的想法是先拢一段时间来看,毕竟大家都是年轻人,万一没过多久,找到女朋友了,拢在一起不方便了就散伙。”黄勇说。

“那你同意拢一起开伙了?”蒙应书问。

“是的。”黄勇回答。

蒙应书问岑正清:“表个态?”

“我的想法和黄勇一样,先拢一段时间来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岑正清笑着说。

“要是林小慧能加入就好了,洗碗的人就有着落了。”蒙应书说。

“那一下你就去游说她嘛。”黄勇说。

蒙应书说:“好。”

岑正清:“好了,不谈这事了,我身上的钱不多了,去陈哥那领药箱、工具借点钱买生活用具去了,你俩去吗?”

“去。”蒙应书、黄勇同时回答。

来到陈顺祥住处,林小慧正好也在,蒙应书就说:“林小慧同志,我们三人已经同意拢在一起开伙,希望你也加入。”

林小慧心想:好热闹是年轻人的天性,师兄也是年轻人,不知道他参加不,一下得到他的明确答复后再定,然后说:“等我想好了,答复你。”

“我、黄勇、岑正清已经同意拢在一起开伙了,万一今年有其它单位新分来的年轻人愿意过来和我们一起开伙,队伍就壮大了,也热闹多了,到时想加入我们的团体,得征求我们的同意了。”蒙应书有点得意地说。

领不到药箱、器械的林小慧走进胡志远住处理直气壮地说:“师兄,重男轻女,看不起女同志,不给我配常用药箱及工具,我有意见。”

“首先声明我没有岐视女同志的想法,是我考虑不周,我接受师妹对我提出的批评,我马上去和陈哥说一声,也给你配药箱和器械。”胡志远说着就要起身去找陈顺祥。

林小慧说:“别那么急,我有事问师兄。”

“什么事?”胡志远问。

林小慧说:“刚才蒙应书邀我参加他们的‘青年之家’,我想师兄也是年轻人,厨艺又好,大家拢在一起开伙我觉得挺好的,热闹不说,还可以尝尝你做的饭菜,要是师兄参加,我也参加。”

胡志远是个非常大度的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时,他也是喜欢大家拢在一起开伙做饭,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存在,他才不再参加一起开伙做饭了,但是现在他又不能把不参加的真正原因说给林小慧听,因为她刚踏入社会,涉世未深,对一些事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内在,很多事是要经过时间来验证的,要是现在把自己不愿拢在一起开伙的实话说出来,她能理解就好,要是不理解,还会把他看成另类人了,反而不好,那么自己在她心里原来好的印像就会大打折扣,他想了想说:“我们工作的时间多数是到农村去,早出晚归的。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也不一样,要是你想去,那是你的自由,反正我现在是不去的,即使要入伙也得等等他们在一起开伙后的结果才能决定。”

林小慧听师兄这样说,知道他心里一定藏着不参加的实话,只是时机不成熟,所以他没有把心里话说出来,主要是担心引起她的误解,也许时间长了不用师兄说出来,她也会自己发现的,然后说:“师兄你工作时间比我长,社会经验比我强,我认为你说得很对,有些事情结果的好坏,不一定开始就能看出来,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师兄不参加,我也不参加。”

胡志远说:“不过我这里随时欢迎师妹到我这里来蹭饭。”

“有师兄这句话,以后只要师兄在做饭,我就安心大胆地过来蹭饭了,不过我担心,我会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胖,因为师兄做的饭菜太好吃了。”林小慧笑了笑说。

“我会变着花样,严格按照全价饲料的营养配方,做好饲料搭配,确保师妹吃好、吃得香,不胖不瘦,并且越长越漂亮。”胡志远很风趣地说。

林小慧听师兄这样说,心里甜滋滋的,更知道师兄心里时刻都把自己装在心里,就说:“师兄真坏,拿我当猪来养,不理你了,上街买东西去了。”

胡志远来一句:“要向导?要挑夫吗?”

“有向导当然好呀!”林小慧说着正要离开,蒙应书就进来了,他问林小慧:“‘青年之家’的事想好了吗?”

得到胡志远真实回答的林小慧借口说:“我这人懒惯了,家务事能力很差,提到做饭、做菜头都大,更不想天天洗碗,所以我暂时不参加,师兄我回屋等你一起上街。”说着就回屋去了。

林小慧离开后,蒙应书有点胆怯地小声说:“胡站长,我家是县城的,今天早上下来时,有点东西搞忘带下来了,所以我想明天和陈哥去县局报账顺便把东西要下来,可以吗?”

其实蒙应书回城去的目是拿钱,因为昨天晚上他大姐答应给点钱给他下来,今天早上他大姐可能临时有事来晚了,没赶上他下来前把钱给他。

胡志远看了一下蒙应书,本想说:年轻人刚参加工作就有丢三忘四的习惯很不好,不过他想了一下还是说:“东西重要吗?要是可以的话把你家的地址给陈哥,他帮你带下来。”

蒙应书只好说:“也不是十分重要的东西,不行的话有时间回去再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