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风信楼 60(1 / 1)

与大明宫的冰冷寂静不同,晚上的风信楼那是热火朝天。作为长安城最大的青楼之一,风信楼原本是不叫这个名字的,也不知道是哪个傻子为了把青楼贩卖消息的生意抬到明面上来做才改的名,颇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初时还引来了几拨别家的探子,但在一拨拨人都石沉大海之后,一些人也就歇了心思,只派人遥遥盯着,再也没有进一步的动作。

风信楼与一般青楼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付费方式。一般的青楼是先入座再掏钱,如果只是随意看看或是喝点小酒,随便一点银子都能打发。老鸨或许暗地里会骂一声穷鬼,但明面上一定是客客气气的,因为这种客人往往是潜在客户,逛场子的行为也叫“热场”,这场子热着热着,不就熟了嘛。熟了就能进行下一个阶段了,姑娘们出来献艺,那时给姑娘们的赏钱,才是一般青楼收入最大的来源。而且这赏钱其实没有什么定数,少了,过得去,姑娘也不会说什么,多了,那就更好了。至于能不能当入幕之宾,那全凭缘分,姑娘们愿意,银子也够,就能“水到渠成”。

但风信楼却采取预付制。一个姑娘的才艺就是一条消息,捆绑售卖,盖不拆分,全挂在入门之后的前客堂内。牌子分等级,铁牌子三两,铜牌子十两,银牌子一百两,金牌子五百两,玉牌子限时拍卖一柱香,价高者得。客人摘了牌子后就得付银子,然后才有小厮过来引客入中庭,或上阁楼,或进偏院,或入厢房。每个房间内的演出主题和消息内容的详细程度全凭姑娘们自己做主,没有什么公开的演出,也不选什么花魁,更不可能有什么堂席,只有各个房间内偶尔传出的曲乐词歌、推杯换盏之声还在告诉四方,这还是个青楼。

仅凭这种神秘感,充其量只会让人好奇,对生意的帮助其实非常有限,虽然保证了私密性,但也少了很多客流。所以消息不二卖才是风信楼最好的招牌,毕竟谁都想知道一手消息,就算只是趣闻八卦,也能在别人那里显摆显摆,吸引点“你的消息真灵通”的目光。卖了消息的姑娘就会暂时不接客,直到消息起作用或有更新的消息为止,这一条策略极大地增加了客户的粘性,像连续剧一样,使得客户重复消费的次数明显增加 。

时至戌时一刻,梆子刚响了一声,正是花楼人声鼎沸的时候。风信楼楼主凤娘挂出了自己的玉牌子,牌子一边的木板上写着“仙鹤无端乘风去,梧桐自有凤凰来”,标注了亥时开始拍卖。

此一举霎时间引得众人议论纷纷,有的人想凭借这两句诗来揣测消息的内容,有的人则开始遣小厮去联络其它人。原本正准备摘其它牌子的人也顿时歇了心思,他们大可以等到亥时之后再去摘牌子,摘牌子哪里有看热闹要紧。他们还记得,凤娘上次挂牌子还是太宗征高句丽的时候,不知道这次会是什么惊天猛料。

风信楼的后院,荆王李元景正在凉亭里喝茶,面前坐着两个身披斗篷蒙面的黑衣人,其中一人的到来让他有点惊讶,虽然作为鄜州刺史的他自己,现在也不应该在这里就是了。

“皇叔费劲心机,好好的荆州不待跑到鄜州当刺史,挨着长安那么近,总不会只是想来开个青楼吧。”银铃一般的声音,一双纤纤玉手把兜帽摘下,如月出云,明眸皓齿,黛如远山,眉心红梅初绽,唇似樱桃轻启。

“长安近卫,天子门前,皇兄待我如父如母,自然是愿意把拱卫长安的责任交付于愚弟的。”漆黑的越盏落在石桌上,散发出香料果子的芬芳,略显沧桑的手轻轻的叩着青石的桌面,“我的皇兄,你们的父皇,还是仁爱的,对你们这两个子女尤甚,或许就是因为往日里太纵着你们,才遭至今日的局面。如果你们要反他,此为大不忠大不孝之举,我不同意。”

“皇叔教训的是,我们没必要反父皇,我们要反的是李治那个窝囊废,那只野鸡,怎么可能飞上枝头变凤凰?他变得了凤凰么?帝传三世,武代李兴,说的就是大唐要亡在他手里。”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从黑色的斗篷中传出,带着愤愤不平,但他不敢轻易摘下斗篷,就怕有人看见。

“哈哈哈,他窝囊废,你就聪明了?你当皇帝?杀子弟继,这种话都说的出口,你觉得父皇还能给你当皇帝吗?”银铃一般的笑声,却带着最刻薄的语气,讥讽着不敢把斗篷摘下来的男子。

李元景尴尬的看着这对兄妹,这都不是啥脑子好使的主,还造反呢?竖子不足与谋。但他们的身份倒是可以利用一番。至于当皇帝,他也可以当啊,兄终弟继,也很合理不是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