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家人 48(1 / 1)

“哎呀,乌鱼回来啦~又跑到哪里去玩了,一走就是好几天。”带着有些埋怨的语气,七岁的李淳风在门口抱起了乌鱼。每次乌鱼回来的时候,楼道就会变得特别黑,李淳风总能在黑暗中感受到似乎有恐怖的存在。有点害怕,赶紧把门关上,抱着乌鱼进了客厅。

乌鱼很顺从的被这个七岁就一米三了的男孩子抱在怀里,在这个家里,它就是一只人无畜害的宠物猫,它会收敛起自己所有的攻击性,成为这个快乐家庭主要的卖萌成员。这个梦境虽然在它的掌控下,但主导的逻辑思想是属于李淳风的,它只是在梦境世界里开辟了一个由李淳风掌握权柄的地方。

坐在沙发上看报纸的李父李天书最先发现了儿子抱了乌鱼回来,他有点嫌弃儿子抱着在外面玩得脏兮兮的乌鱼。就打发他俩去卫生间洗洗,顺便让儿子把衣服也换了。

看着两个脏兮兮的孩子进了浴室,李天书叹了口气。对待养乌鱼这件事,他一开始是反对的,他觉得家里养不下这样的小玩意儿,八十多平米的屋子住了五口人,再多一只猫,好像开始觉得有些拥挤了。好在乌鱼很听话,也很会卖萌,什么随地大小便和抓花窗帘之类的事情从没发生过,适当的卖萌也让他觉得很可爱。在一家人闪闪发亮的眼神中,他做出了妥协。

然后他发现,乌鱼真的是全家最听他话的,无论他说什么,好像乌鱼都听得懂,而且会照做。在乌鱼一溜的以身奉承之下,作为一家之主的虚荣心得到了巨大的满足,谁会拒绝一个又听话又懂事的小可爱呢?至此,乌鱼拿下了家里最硬的钉子户,顺利且正式的成为了家庭中的一员,李天书也在挣扎中分了乌鱼一格沙发的座位。

他觉得这个家更小了点……

好在乌鱼很识相的最后把沙发位定在了扶手上……李天书那时觉得天底下大概没有比乌鱼更懂事的猫了……这得在外面吃了多少苦才会变成这样啊……

乌鱼完全没抵抗的跟李淳风一起洗完了澡,舒士牛奶香皂的气味弥散在铺满白色瓷砖的浴室里。李淳风把乌鱼放在浴缸的边上,自己坐在马桶上,拿一块毛巾给乌鱼擦干。在阳历1994年的唐国长安市,能住上八十多平米的商品房,用上白瓷浴室和舒士牛奶香皂,这就足矣证明他们是一个小康之家了,放在三十年后,人们会称之为“中产阶级”。但李天书对此并不满意,他觉得他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富豪。不说像隔壁楼老张家门对门买了两户,有了大彩电还开上了小汽车,至少也得把手上的贷款先还了,一年14%的按揭贷款利息确实太高了。

六十多岁的奶奶周昭仪做得了晚饭,留了两个菜没炒,开始等人回家。自打从乡下搬进城,又从老公房搬到新商品房,儿子当了大学讲师,娶了媳妇又生了个大孙子,她觉得她自己的人生已经完满了,再也没什么事情值得她揪心。整天除了买菜做饭打扫卫生之外,就捧着个收音机听京戏,听评书,听相声。乐呵乐呵的,每天挂着笑容,人也年轻了很多。

一个穿着长袖套着老式坎肩,头发花白的人走进了家门,左手上丁零当啷的带着一个摇铃,右手拿着个小马扎和一张卦图。这是在老城墙根底下摆摊算卦的爷爷李乾罡。他在门口放下家伙事之后,走到厨房,从兜里摸出来两张黄黄的票子递给老婆子,开心地笑道:“嘿,今儿又进账十块。”

周昭仪笑呵呵地接过两张伍圆面值的钞票,夸老头子能干,今天的饭钱又赚得了,要是天天有十元就好了。眼瞅着经济好起来了,城里物价涨得快,有老头子算卦贴补点总是好的,反正呆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

“娘,爹今儿又去城墙根儿下骗人了?”坐在沙发上的李天书不乐意了,他觉得这是封建迷信。要是被同事知道了他有个算卦讨生活的爹,非被笑话死不可。

老头子直接不乐意了,“你爹我就这点本事,当年上山下乡被批斗都没落下,赚俩钱儿怎么了?没这俩钱儿你怎么被我养大的?什么封建迷信,我这叫指点迷津,救灾救难有功德的好吗?……”

周昭仪眼瞅着老头子话越说越多,赶紧端了盘菜出来打圆场,“吃饭了吃饭了,今儿烧大肉,油光光,能下三碗饭。”放下碗之后,扯了一下老头子的衣角,小声嘀咕道:“都吃饭了,翻老黄历干嘛……”一边跟李天书说道:“赶紧去洗洗手,你爹回来了,我这儿快炒俩菜就得,把娃叫过来,准备吃饭吧。”

“不等飞羽啦?”李天书问道。

“都几点了还没回来,肉都要凉了,饿着娃儿不好。”回答淹没在炒菜的锅铲声中。

就在这时,门开了,一个穿着红色高跟鞋,灰色西装裙,烫着大波浪的女人走了进来,这是妈妈刘飞羽。成熟气质的女性精明能干,是家里赚钱的主力军,做西装布生意的她曾经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裁缝,后来赶上开放大潮就干脆做起了西装面料的生意。

那时正值企事业单位福利的高峰期,一个银行职工每年单位就给置办冬夏换洗四套西装,生意好的如火如荼。从东山纺蔚13块拿来的料子,在长安零售就能卖到23块,要是接了国企银行的单子,一套西装平均两米半的布料,做好了就能卖80块,要是遇到特别高个子的,还能再多添10块钱。碰上换季的时候,那生意真的是好的离谱,很多做生意的小老板们都得置办两套装装门面。

这不,短短两年的功夫,房子钱就有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