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否极泰来62(1 / 2)

闹剧结束后,高延宗搀着年迈的大理寺卿登车回府。经过朝堂激烈的舌战,封述疲惫已极,半张着嘴歇息。高延宗想说什么,又不忍心打搅。

封述双眸紧闭,悠悠道:“神武皇帝创下的万世基业,该如何守呢?当初我与封隆之、崔暹、李洋、魏收诸人编修齐律,正是要编一部万世之法,护佑我朝。只是……执法者诛,到头来,竟是执法者诛!”言罢老泪纵横。

高延宗安慰道:“朝政败坏如此,怎一部律法可以维护呢?”

封述缓缓点头:“所以我终究没有把崔季舒何洪珍二人说出来。留下他们吧,留着他们对付穆提婆,朝局才会妥当些。”

高延宗道:“自仙都苑暴乱至今一个多月间,卢尚书走了,武兴王走了,扶风王走了……三兄去了,还有世子……”

封述感慨道:“天道昏昏,留一线生路与世子吧。”

高延宗的目光顿时亮了:“说得好!世子不会死!”

高长恭的死讯终于发出,起首便是那句“荧惑星冲犯右执法星,主大将死,执法者诛”,接着便是“高长恭薨于邺,赐辒辌车、鼓吹、仪仗,国葬之”。

至于世子高天,只说他返京时失踪,令各州郡仔细寻找。为安抚内外人心,当日朝廷颁旨,册封兰陵王妃郑赟歆为辅国夫人,授高天为通直散骑常侍,以示恩宠。

其实高天遇害当夜,郑赟歆梦见儿子湿漉漉地站在黑暗中,哭道:“家家,儿回不来了……”

郑赟歆正守在灵前打盹,此时惊醒,泪水止不住的流淌。本来朝廷召回儿子时,她就担心变故。如今又得此梦,颇为不安。等到高氏兄弟过来传旨,郑赟歆没有接旨谢恩,而是问道:“我儿回京,走的可是水路?”

高孝珩双手捧着诏书,正僵在半空,见高延宗不接话,只好答道:“是水路。”

郑赟歆想到昨夜梦境,悲痛万分:“水路怎会失踪?我儿落水了?”

高孝珩也算佛门弟子,不愿撒谎,又不愿明言,道:“世子是停船时落的水,料想不会有事。各州郡一定能把世子寻来,弟妇勿忧。”

郑赟歆道:“世子落的哪条河?”

高孝珩绷不住了,重重叹息道:“黄河。”

郑赟歆只觉得彻骨寒凉,失声道:“哪里听说掉进黄河的人还能活着回来的……”她本是跪地听旨,身子忽的歪斜,唬得两边侍女连忙搀住她。

郑赟歆强忍哀伤,命老阿李去城外往生寺准备吴楚怜移棺事宜。

不久,禁军校尉韩宝仁前来吊唁,并归还世子旧物。

待客人告辞,郑赟歆打开箱子,见里头装着衣服甲胄、宝剑佩玉之物,还有一只精致的食盒,顿时簌簌落泪。

韩宝仁回昌黎王府向父亲复命,谈到兰陵王府的凄惨,又自责没有保护好高天,更加怨恨穆提婆阴险歹毒。

韩凤却摇头道:“穆提婆染指禁军,还没到能在你身边安插细作的地步。但若主使之人就是禁军中的将领,这就不难了。”

韩宝仁皱眉道:“何人?”

“济北王段深。”

又过一日,高长恭的灵柩终于发往磁州了。按国葬制,韩氏父子三人亲率禁军开道,队伍两边分别是宗室勋戚和朝廷百官。宗室以广宁王高孝珩和安德王高延宗为首,其后是南阳王高绰、淮南王高仁光、北平王高贞等人。百官自然以录尚书事高阿那肱为首,尚书省诸官紧随其后,却独不见左仆射穆提婆。

高阿那肱暗骂穆提婆不识大体,明知故问地冲尚书令唐邕道:“左仆射何在?”

唐邕也不遮掩,答道:“在府中养病,不能下床,昨日便告了假。”

郑赟歆坐在御赐辒辌车内守护夫君灵柩。后面一辆辒辌车内,载着吴楚怜的灵柩。再后还有一辆大车,上面的棺材装着高长恭的坐骑大白马。

天阴沉沉的,没有风,长街两侧站满了相送的百姓。

送葬的队伍出城时,太姬陆令萱就站在城楼上目送。她端起一杯酒遥敬高长恭,然后撒在地上,眼眶中蓄着泪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