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世子被刺59(2 / 2)

越近王府,行人越多,而道路越窄,甚至有人于路旁焚香祭拜。更有人登高摇幡,放声而啸,曰:“大王归来……”

离王府尚有五十步远,马车已不能通行。禁军都尉撩刀驱赶堵路的百姓。颜之推急忙叫住他,挑灯步行。

传过旨意后,颜之推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找到高延宗道:“陛下要亲来吊唁,这么多百姓在这里,恐为失礼。”

高延宗冷冷道:“民心在此,哪会失礼?”

“太尉不为世子考虑吗?”颜之推好心提醒。

高延宗明白过来,立刻劝走百姓。不久清都府派人来洒扫街道,以待圣驾。

高纬果然去兰陵王府吊唁。当然他看不到百姓致哀的盛况,觉得高长恭真是孤家寡人。

他没有哀容,简简单单走个过场就回宫了。似乎他本不想来,又不得不来。之后他没有回宫,而是前往太庙祭祀先帝,归还宝剑,同时下旨辍朝三日,以示哀悼。

百官们见皇帝率先垂范,也纷纷跟着表态。

先是些原本想来又不敢来的人,比如文林馆里的李德林、薛道衡。

再就是脱离于陆氏与兰陵王相争的那些人,如唐邕、段孝言、崔季舒、张雕之流。

还有与陆氏结怨的,如韩凤就领着一班武将过来吊唁。

最后是不想来而又不得不来的人,如统领尚书省的录尚书事高阿那肱。他的态度代表整个朝廷的态度,当然要与皇帝保持一致。

不过他也不是一个人,而是叫上了各部尚书一块来。陆氏党羽中一些人见状,有样学样。兰陵王的丧礼因此愈发隆重。

穆提婆没有去,甚至安排暗哨守在兰陵王府外,记录前去吊唁的陆氏党羽,以便秋后算账。

三日很快就过去了。这期间最难熬的是高阿那肱。因为高长恭总制淮南军务,相应文官武将已经接到文书,正在接洽各项军务,只等主帅开府发文。

如今高长恭被赐死,朝廷却未明言其罪,必定导致人心惶惶,战事不利。到头来又会归咎于他高阿那肱。

因此当务之急是对高长恭之死定性。

待到朝会重开,群臣眼目为之一亮,横亘在君臣之间的那道珠帘消失了。但群臣更加难以揣摩皇帝的心思。撤掉珠帘并未拉近君臣之间的距离,相反,一道无形的珠帘悄然落下。

首先奏禀的不是别人,正是尚药典御徐之范。他诵读了高长恭的临终奏疏:“陛下万岁,臣高长恭奏曰,大齐立国二十四载,不患南朝,而患突厥伪周。故我朝用兵大计,重西北而轻东南。是以两淮经略二十六载,取之过甚,而民用不足。朝生异动,夕即变乱。然两淮既为国土,不可弃之,弃必丧国!今陈氏积三主之威烈,用百战之名宿,逞舟师之所长,驱遣十万虎狼之兵,其势不可匹敌。巴陵王与卢尚书、扶风王镇守寿春,恐一时难有起色。仁州与寿春互为呼应,朝廷宜选派大将镇守,以防不测。文城郡王皮景和乃陛下信臣,战功卓著,可堪大用。另往长安遣使,许以厚利,共谋伐陈,陈人必退。其后休养生息,教化百姓,使民心归附,则两淮足以自持。望陛下弘扬祖宗遗志,南取陈夷,西平伪周,北拒突厥,一统天下。则臣亦可瞑目于黄泉之下矣。”

徐之范读完已是老泪纵横,他步步逼近穆提婆,控诉道:“这就是你急欲杀之而后快的兰陵王啊……他到死都还想着江山社稷!”

穆提婆冷冷道:“他若不死,遗祸无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