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洛阳行56(1 / 2)

《东都赋》:班固:

“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然发愤,应若兴云;霆击昆阳,凭怒雷震;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洛阳。”

光武帝刘秀,带领农民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以后,夺取了农民战争的胜利果实,建立了东汉王朝。

刘秀于公元25年定都洛阳,他认为汉属火德.忌水,所以改写洛阳为雒阳(“雒”同洛,周时亦称洛阳为“雒邑”)。

经过10多年征战,东汉重新统一了全国。

东汉时期的洛阳,城市建筑宏伟壮观,手工业和商业都很发达。

在手工业方面,冶炼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能够炼白口铁、麻口铁、灰口铁和脱碳钢,并且比欧洲早一千多年用煤作燃料。

洛阳是东汉全国最大、最繁华的商业都市,也是对外贸易的中心。

市面上有很多商店和商贩,商人们有的来自内地,有的来自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有的来自国外。

同时,洛阳还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全国各地的文人们汇集在洛阳。

洛阳城内建有太学,相当于国立大学,学生最多时达到3万多人。

洛阳还有当时全国最大的图书馆——东观,著名的国家天文台——灵台也建在这里,许多著作和发明在洛阳诞生,如张衡发明浑天仪、地动仪,蔡伦改进造纸术,班固著((汉书》等等。

东汉时,佛教正式传入我国,白马寺是佛教传入我国后官方建立的第一座寺庙,是中国佛教早期传播的中心。

东汉除了董卓挟汉献帝迁长安4年【189年-192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曹操挟汉献帝迁许昌24年外【建安元年-建安二十五年,即196年-220年。220年曹丕称帝。】,在洛阳定都时间为14帝166年。

当十一来到这个传闻已久,大汉最繁华的都市时,已是三日后,由于地理位置不熟悉,这一路行来走了不少弯路,不过,一路倒还算顺利,虽有些周折,但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一日,十一终于来到这个闻名已久的大汉枢纽之地。

洛阳城外,抬眼望去,高大巍峨的洛阳城门耸立,宏伟壮观,城门之上,一排巨大的战鼓尤为显眼,城墙上更有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大汉士卒警卫守护,他们尽忠职守兢兢业业守护着这个大汉最繁华最昌盛的京都都市。

在城门外,一片广阔的土地上,聚集了大量的大汉百姓,这里嫣然成了一个巨大的自由农贸交易市场。

市场中人员嘈杂,鱼龙混目,既有大汉的百姓,也有来之边疆的蛮夷人种,他们在这城门之外交易售卖,互通有无,一片热闹繁荣景象。

在城门两侧,沿着城墙跟的位置,一路向两边延伸开来,无数小商小贩便在城墙跟下摆起了地摊,吆喝声不断,叫卖声,讨价声,驴马牛羊的嘶鸣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无数的大汉百姓,他们男男女女,携老扶幼,在这里留恋闲逛,犹如后世的大型商贸市场。

商业的繁荣也愈发使得洛阳城更加富饶和兴盛。

连续几日的赶路,十一一身疲惫,他虽然也会骑马,但是技术却不是很好,毕竟,在后世里,骑马只是一种消遣方式,并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而到了这里,骑行无疑成了不可或缺的交通方式。

翻身下得马来,十一感觉两个大腿根都快麻木了,脚下虚浮,像没有根基一般,似乎身体被掏空,好在他有着超强的自愈能力,这种感觉很快便消失不见,十一牵着马儿,慢慢走向洛阳城门。

到了城门边,这里已经是人流涌动,在城门洞里,有着两排大汉士兵守卫在这里,他们手持长矛,身着盔甲,靓丽鲜明,个个孔武有力,仪表非凡。

十一倒是没有想到,在大汉朝就已经如此注重门面形象,城门的这两排执勤士兵,倒是将大汉的威仪彻底展露出来。

毕竟,洛阳作为大汉朝的政治、文化、贸易中心,代表着大汉的形象,以及皇家的威仪,来到这里的又何止只有大汉百姓,那高鼻梁,黄头发,蓝眼睛的西域客商,在这里随处可见,更有众多的边疆蛮夷部落人员,他们也聚集到这里,或有公干,或来经商。

丝绸之路的打通,使得大汉和西域之间的经济贸易愈发频繁,同时,也为大汉经济收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随着人流而动,他并没有着急着进城,而是牵着马沿着城墙跟观看那些地摊商贩贩卖的货物。

这里经营的货物到是齐全的很,小到衣帽草鞋,生活用具,陶瓷陶罐,农用工具,大到牛羊车马,甚至刀枪剑戟的兵器铺都有,各种各样的商品货品琳琅满目,几乎涵盖了百姓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

十一沿路行来,全心的感受着洛阳百姓的民风民俗,他兴致勃勃,慢悠悠的转悠。

不时,一股浓郁的羊肉鲜美味窜入鼻腔,惹得十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他急忙四处寻找,才发现,前方不远的一个草棚下赫然有羊肉汤贩卖,十一不由的加快脚步,向着羊肉汤贩走去。

到了草棚下,汤老板见十一眼睛盯着羊肉汤锅看,心中立马明白,这是客人来了,他一脸笑意躬身迎了上来。

这卖羊肉汤的老板是个中年男子,一脸的憨厚形象,他一边用肩头搭着的白布擦手,一边眼含笑意向十一问道:“客官,要用饭么?”

十一点点头,老板显得更加热情,殷勤的伸手接过十一手中的缰绳,口中连说道:“客官先里面坐着,您的马我给您栓到旁边的马槽上,马槽里有清水,让马儿先喝点水解解渴。”

十一笑着说道:“有劳,有劳!”

将马儿交给汤老板,十一进入草棚,草棚里却没有桌椅,只有地上铺的草席草垫,十一席地而坐,面前一张矮方桌,上面放着一桶竹筷,方桌被擦的油光铮亮,看来年头应该不短了,入乡随俗吧,也不用太过计较。

汤老板栓好马匹,回过身来到十一身边,他满面笑意,客气问道:“客官想吃些什么?”

十一回道:“你这都卖的有什么?”

汤老板殷勤回道:“客官算是问着了,卖的那可就多了,凡是羊身上的东西,我这都有的卖,羊头,羊肉,羊杂,羊汤,胡饼,皆是有的。

不瞒客官,我这的羊汤,在这南城门可是出了名的,数十年的老店了,您别看我这小店只是一个小小的草棚,羊肉汤可是一绝,要不客官先来碗羊汤,两个胡饼如何?》”

十一笑着说道:“好!那就先来碗汤,再来两个胡饼,尝尝味道。”

“好嘞,羊肉汤一碗,胡饼两个~!客官,要加肉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