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43(1 / 2)

曲目唱罢,祖孙二人便向十一辞别,准备要去其他地方继续卖艺求生。

十一慌忙将二人叫住,向那老者问道:

“老人家,小荷姑娘唱的这么好,你们的生计应该很好才对,如今我看你们衣着褴褛,面有饥色,似乎生活很是艰难,按理说这不应该啊,小荷姑娘这么好的嗓子,难道挣不到钱么?”

老者回身向十一说道:“不瞒公子,我祖孙二人确实生活艰难,常常饥餐不负,然而如今世道混乱,百姓生活哪有不艰难的,我祖孙二人凭此技艺,总算还能勉强度日。”

十一点点头说道:“老人家说的是,只是以后的世道恐怕只会越来越艰难,如此游街窜巷,行走卖艺,毕竟不是长远之计。不知老人家以后有何打算。”

那老者沉吟一番,向十一说道:“谢公子顾念,老朽感激不尽,老朽本是冀州广宗人士,只因家乡贼寇幷起,劫掠乡郡,而朝廷不能禁,并州百姓深受其害,老朽家逢大难,全力逃脱出来,却与儿、媳走散,只寻得我这小孙女,将其带在身边,不得已才流落他方,卖艺度日。

老朽想着,以后总还得是回到冀州广宗老家才好,或许老朽那孩儿还应在世,只待朝廷大军平定了冀州之乱,老朽便领着小孙儿回转故乡。

老朽已经年迈,时日无多,总不能让我这小孙儿一直漂泊在外,在我死前,总还是要将他安置好,老朽才能安心离去。”

少女听闻老者所言,眼眶湿润,泪水不停的在眼中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来,目光中满是感激,脸上却是一副坚强摸样,她紧紧的拉着老者的手,不愿松开。

十一无奈的对老者说道:“老人家所想甚是,只是如今朝廷暗弱,宦官当权,迫害忠良,欺压百姓,致使天下百姓群起而反之,州郡贼寇幷起,朝廷财狼当道,天下动乱,民无安乐,可悲可叹。

老人家,相遇便是缘分,我也很喜欢小荷姑娘的嗓音,浊浊尘世,难得遇见小荷姑娘这般干净纯洁的嗓音。

在我想来,小荷姑娘无论嗓音还是唱功都已无可挑剔,只是所吟唱曲目对于读书人来说过于陈腐,诗经、楚辞、汉调中的大多曲目都是读书人耳熟能详的,缺乏新意;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些曲目又太过高雅,少了一些通俗,你们可以试着转换一下风格,寻找一些新颖而又通俗的曲目吟唱,或许效果会好很多。”

少女听了,倔强的撇撇嘴向十一说道:“我也明白公子说的很有道理,只是小荷从小背诵的便是这些曲目,而那些流传在民间的俗词曲目,爷爷又不允许我学,如今,也便只有这些曲目可以吟唱了。”

十一向少女点点头说道:“你爷爷做的很对,民间所流传曲目确实有些庸俗,甚至有些媚俗,若是常常吟唱,不免就落了下乘,但是一味的附庸高雅,平民百姓自然也不会捧场,你们走街串巷卖艺,所面对的大多是平民,一般都没有读过什么书,若是吟唱曲目过于高雅,生计自然不会很好。

小荷姑娘,我这里有一曲家乡的俚曲,算不上庸俗,也算不上高雅,正处于雅俗共赏之间,你若喜欢,便赠与你罢。”

小荷听罢,面有喜色,不知道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只是她自己不敢拿主意,抬眼看向身旁的老者。

那老者躬身向十一说道:“即是公子所赠,自然不会差了,老朽先谢过公子了。”

十一看向老者脸色,见老者面上毫无欣喜感激之情,心中知道这老头恐怕在敷衍自己,内心里恐怕对自己的这首曲子并不看好,估计这老头早年应该也是个读书人,心气高,普通曲目恐怕难入他的法眼。

十一舍过老者,不以为意,他之所以要教小荷唱曲,只因为他自己想听罢了,小荷的嗓音实在太好,很适合这首曲子了,他想听她唱。

于是十一便向小荷说道:“小娘子手中牙板可借我一用?”

小荷虽有不解,但还是乖乖的将牙板递与十一,十一持牙板在手,这牙板不知何木所制,入手颇为沉重,因为常在手中盘磨,这对牙板已经被盘的青光透亮,手感极佳。

十一的乐感很好,而且精通各种乐器,尤其琴萧鼓筝等一类的中国古典乐器,十一最是喜欢,前世的时候便经常演奏娱乐。

如今,十一手持阴阳板,随手打出一段节奏,这段节奏,在酒楼里的众人听来,闻所未闻,节奏简单,却韵味十足,轻快明了。

十一笑呵呵的对小荷说道:“小荷姑娘,我只唱一遍,能记下多少就看你的造化了,你可仔细听好了。”

随着一段新颖的节奏从牙板上流淌出来,十一轻声唱道: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山花蕉叶暮色丛染红巾。

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长发引涟漪,白布展石矶,河童撑杆摆长舟渡古稀。

屋檐洒雨滴,炊烟袅袅起,蹉跎辗转宛然的你在哪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月落乌啼月牙落孤井。

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梦里有花梦里青草地。”

小荷很有音乐天赋,如今听闻这曲,无论是词,还是曲,心中都是无比喜欢,欣喜非常,自己在心中反复默念几遍,将其牢牢记在心中。

而在十一唱罢,酒楼里一片安静,随后传出了比刚才更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甚至有客人高呼酒楼老板,为十一这桌加酒加菜,并请求十一在将刚才的曲子多唱几遍。

开玩笑,想让十一为你卖唱,恐怕你还不够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