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遇见小马(2 / 2)

“走啊,愣着干嘛?”小马回过头来催促道。

在略微犹豫之后,李默还是决定上楼去看看,去看看那个他朝思暮想,熟悉而又陌生的东西。走过狭长的楼梯,转过弯后他便看到一个不大的牌匾,宏利股票行。还没进屋,便听见里面传来热闹嘈杂的说话声。

小马推开门走了进去,李默跟在后面。房间并不大,里面站着坐着十几个人,年纪参差不齐,大的四五十岁,小的看上去跟李默差不多大。这些人有抽着烟袋的,有叼着香烟的,也有拿着本子记东西的。左手边墙上挂着一个黑板,有个中年人在上面忙碌地记着各种数字,而那些数字的来源,是旁边墙上的广播。

这是一种有线广播,叫丽的呼声。李默第一次见到是在一家店铺里,后来没多久,大多数店铺和饭店里都装了这种广播,今年则更是普及,他们住的那栋楼里就有好些人家装了。

除了每日新闻、经济简讯,还有大家最喜欢的广播剧和小说剧场。每天吃过晚饭,总能听见各种打斗之声,不是武松在打虎,就是哪吒在惹祸,又或者是孙猴子在大闹天宫。

蒋心怡喜欢听小说剧场,她很想装一个,可蒋慧珍在听说除了25块安装费之外,每个月还要9块钱的费用后,便断然否定了这个提案。李默兼职的那家洋行也装了丽的呼声,经理喜欢炒股,他主要听的是金色台。

金色电台在股市开市阶段直播交易所的所有成交信息。每天紧张兮兮地听行情和给港岛的股票经纪打电话是经理的主要工作,也正因如此,李默才能从他那多接一点活来做。

小马跟李默打了个招呼,让他自己随便转转,然后便过去接了中年人的班。听两人的对话,中年人是这里的常客,叫根叔,小马不在时他在那帮忙。李默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众人都忙碌着,也没人搭理他。

他看着黑板上那些熟悉的股票名字,听着大厅里人们的议论和下单买卖的吆喝声,一颗心莫名地快速跳动了起来,好像不知不觉就已经被这样的氛围影响了。这是他熟悉又陌生的场景,无数次在梦里见过,如今,却真真切切地出现在他的面前。

这时,一个年轻人跑到柜台前,跟柜台里的老伯说要买10股港灯。港灯就是香港电灯的简称,昨天的收盘价是44块2,前天是42块5。李默的脑海中马上出现了这只股票近期的走势图。香港交易所的股票一共也就48只,对他来说,记住这些价格是件轻松而又愉快的事。

早在去洋行工作之前,他就养成了每天晚上从报纸上抄下股票价格的习惯,在那些苦闷的日子里,对这些股票价格的走势进行预测,然后拿报纸上的价格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成了他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这些股票的名字和价格,就像是一个个上下窜动的精灵,成了他的玩具,也成了他精神上的寄托。

李默看了眼黑板,港灯下面写的数字是44块5,10股就是445块。他看得很清楚,那个人点了4张10块和一张5块的递了进去。他马上意识到,在这里,只要10%的保证金就可以操作。

这让他很是震惊,据他所知,经纪行里是有给客户进行融资的保证金操作方式,但那都是针对大客户的。他之前听何伯说过,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大经纪行才与银行合作,有这样的业务。

柜台里面的是一个年纪较大的老伯,他乐呵呵地操作着,手脚却很是麻利,填写好单子,然后将红色底联递给对方。很快又有人走了过去,开了一张卖出50股中电的单子。

李默脑海中马上就出现了中华电力近日的价格走势图,可很快他就发现不对。他原先以为那位客人是把之前买的50股中电卖掉,如果那样的话,是不需要新开单子的。而那人是空着手过去,并且拿着一张红色底联离开的,他并不是平仓,而是在卖空中电。

这个发现让李默更加愕然,因为卖空可是比保证金业务更稀缺的服务。其操作模式是,当客户看跌某只股票时,先把股票借给客户卖出,一段时间后客户买入相同数量的股票进行平仓,中间的差价是客户的利润或者亏损,而经纪行则是按照借出时的股票市值按日收取利息。

这样的业务模式要求经纪行得有一定的实力,自己有大量股票或者能借到一些长期持有的股票作为底仓。当然,经纪行也可以帮客户进行裸卖空,就是根本没有股票,先卖空,到时候再在市场上买回来平仓。但这种操作方式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到交割时买不到等量的股票,那是要赔很多钱的,甚至会坐牢。

在何伯那里干了三个月,让他对股票这个行当有了一定的了解。据他所知,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经纪行的客户可以卖空,而且一般都是把股票优先借给大客户,中小客户根本轮不到,事实上一般人也很少有这样的需求。

整个上午,李默一直呆呆地坐着,听着广播里的报价,看着黑板上的数字,看着人们忙碌地买进卖出。好几次他觉得热血沸腾,从椅子里站了起来,可一摸口袋,又缓缓坐了下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