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府 3(1 / 2)

夏斌背负双手走在前头,老金走在夏斌后方,露出半个身位的距离。自古以来,尊卑讲究。

“老金,你入府多久了?”

“下人在公子4岁时入的侯府,那时侯府才刚刚建立起来,如今已有16年有余。”

“那你和我仔细说一下,我父亲是个怎么样的人?要听真心话。”夏斌有意无意的提起一嘴。

在夏斌先前的记忆当中,从出生到现在就没见过几次东晋侯,所以对于东晋侯,仍是充满了陌生感。更多的都是从书中了解到的。

这不是正好,老金入府多年,相比于夏斌,肯定要比他自己熟悉。

老金听闻东晋侯,当即收起之前的油滑模样,崇拜的说道:“请恕下人直言,虽然下人也没怎么和侯爷有过交流,但是侯爷在齐国肯定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20年之前,侯爷那时还只是个将军,但仅靠手中10万兵马就打散了晋国30万大军咧,当今圣上听闻后龙颜大悦,这才封了侯,并且赐予东晋的称号,但侯爷却并没有继续要攻打晋国的意思,而是驻守在了边疆。”

毕竟,10万对上30万,不管从人数还是装备上来说,都应该是晋国的军队更胜一筹。当然,战争局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预料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有的时候,战争也是需要一点运气的。但东晋侯打赢了,这是实打实的军功,谁也无法在这件事上面作文章。

夏斌听后,轻轻点了点头,这件事情在自己脑海记忆当中还是有些印象的。

“继续说。”夏斌淡淡道。

“是,公子。侯爷不管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严于律己,凡是战事期间,不允许麾下将士喝酒,就连侯爷自身也很少碰酒。甚至,侯爷也曾给公子下令,除了罗娘之外,不允许安排其他奴仆来照顾公子日常起居,说什么怕养成公子游手好闲的坏毛病。” 老金说到到后面,还小心翼翼看了一眼夏斌。

夏斌本来风轻云淡的脸色,突然一僵,貌似想到了什么,轻咳一声,说道:“本公子是这样的人嘛,既然是父亲的命令,自当遵守才是。”

夏斌接着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我一路走来,偌大的侯府当中除了下人之外,怎么没有侍卫之类的存在。”

老金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大声说道:“公子,这里可是侯府,还是京城脚下,安保啥的肯定不是什么问题,就算有几个不开眼的,想进侯府拿点东西,也得有点真本事不是。再说了,咱们侯府还是有些底子的。” 说到最后,老金脸上露出了贱贱的笑容。

夏斌心想:是这个道理。说句不好听的,就算出了啥事,咱还不是有那个死鱼脸保护嘛,虽然不知道他实力咋样,但是能被父亲亲自安排到自己身边,保护自己,怎么说也是一个高手吧。

夏斌在自己内心默默的安慰着自己。

于是,夏斌和老金边走边说些有的没得,一路上但凡见到夏斌的下人,纷纷停住脚步,对夏斌行弯腰之礼,嘴里还要唠上一句:“公子好。”

弄得夏斌每次也要对他们弯弯腰,还要带上一句:“你也好哈哈,客气了。”本来点点头即可的事,也有可能是前世带来的优良美德,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过来。

不知不觉,两个人走到了一处湖边,夏斌静静地站在那,看着眼前的湖景,摇了摇头,感叹了一句:“有钱真好。”

宽阔平整的水面犹如明镜,波光粼粼,涟漪阵阵。湖中清晰垂直的倒映出蓝天白云,岸边的树木也倒映入水,形成对称奇异的画卷,真是美不胜收。

此湖,原名为天澜湖,京城三湖之一。在若干年前这里还是公共区域,每逢过年佳节,城中都会有许多文人墨客和贵族子弟到湖上游花船。据相传,当时京城中的大人物也没少在天澜湖上吟诗作对,好不热闹。

其中,不乏有年轻的小诗人被大人物所欣赏,从此官途坦荡,飞上枝头变凤凰。

还有,某家的公子成功讨到了某家千金的欢心等,令人听之而心神向往的故事。不失为一段佳话。

后来,此湖被圣上赐给了东晋侯,以湖为中心而作侯府。由此可见,当今圣上对东晋侯的“偏爱“。

从此,天澜湖从公共区域演变成了私人湖。天澜湖也被侯爷改名为“东晋湖”。

京城中好多人对于侯爷给湖改名这事愤愤不平,觉得已经流传许久的名字,怎么能说改就改。

用侯爷当时的话来说就是“自个家的事,什么时候轮到外人来说三道四的,有本事来找本侯,本侯和你讲讲道理。”

那些打抱不平的呼声这才慢慢沉浸下去。毕竟,没人,也没这胆子敢正面和东晋侯硬刚。

当今圣上听闻此事,也只是哂然一笑道:“朕都没说什么,他们反而有意见了。”

夏斌就这样在湖边闭着眼睛站了很久,湖风吹来,轻轻带起了夏斌的散发,犹如此时夏斌的思绪一般,随风飘荡。

当夏斌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去而返的姬平。怪不得刚刚感觉四周突然有些冷。

“你什么时候来的,连个脚步声都没有。”夏斌问道。

“刚到。”姬平平静回答道。

“我问你个事,那个你会武功吧,我是说,你是个高手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