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秋水文会(1 / 2)

文会的日子转瞬即至,尽管方真对这类活动不感冒,但碍于黄夫子的面子,他还是乖乖的一早就到了秋水河畔,手中还拎着一包肉条当作早点,那是将果子狸烧烤风干后制成的。

虽然身怀一牛之力,方真还是打扮的如同一个文弱书生一般,到现在整个福威武馆,除了刘金贵,没有人知道方真会功夫,而就算是刘金贵所知道的也仅仅是表面的一点点。

不是方真故意藏拙想要玩扮猪吃老虎的把戏,而是他深知这个世道太过险恶,做乞丐的那三个月,他完全见识了什么叫人心叵测,低调行事才是生存之道。

他可不想为了一点虚名随意暴露自己自身底牌,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要是被有心人盯上,并察觉出兽牙的隐秘,那他可能面临要永无止境的追杀。

此时河畔处的凉亭里,已有零星士子早早到场,三两成群,各自围坐。

方真步入其中,目光扫过那些看似随意却又暗含团体分布的座位,他没有认识的人,只能寻个僻静的地独自坐着。

幸好举办的人考虑周到,方真甫一落座,便有一位侍立在外的丫鬟适时而至,手中托盘上盛放着各式美酒佳肴。如此一来,即便是孤身一人,也不至于整场文会兀自发呆,凸显尴尬。

不过方真也是事后得知,羊毛出在羊身上,参加这个秋水文会的最低标准便是要缴纳一两银子的会费。所以当他后来得知真相以后,恨不得拍断大腿,只怪自己当时假装斯文,以致文会上的酒水吃少了,没把本钱给吃回来。

而那几个落座的士子见方真眼生,也是隔空举起酒杯遥遥一敬,算是打过了招呼。

过了没一会,其余的参加文会的士子们也陆陆续续的到了场。

秋水文会的发起者是一个名叫杜锦文的士子,家中经营着丝绸生意,颇具规模,几乎独占清源县半壁江山,并且听说其族中还有人在朝堂为官,这使得杜家在清源县的豪门之列稳居前三,因此无论是官府还是黑道都不敢轻易开罪。

方真一边享用着面前的佳肴,一边目光流转于场中正在主持文会开幕仪式的杜锦文身上,只见对方长得白白净净的,搭配上那一袭华服,倒颇有一种陌上人如有玉,公子世无双的气韵,单论颜值,场内诸人,恐怕也就他能稳压对方一头了。

待杜锦文慷慨陈词完毕,文会也随之拉开帷幕,此时一位长相较为憨厚的士子在其身旁同伴的拾掇之下,半是主动半是被动的上了台,他先是对着众人抱拳行礼,然后便是长篇大论的讲解经义。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

“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

......

方真起初还能专心听上几句,但是对方之后满嘴的“之乎者也”顿时让其失了兴趣,他倚着桌板,脑袋渐渐昏沉,两只眼皮上下张合,仿佛随时都要睡着一般。

那憨厚的士子洋洋洒洒足足讲了小半个时辰,直到结束时场下众人响起一片掌声才将方真从恍惚中惊醒,随后反应过来的他,也跟着一起鼓掌。

就在方真以为演讲就这样要结束的时候,又一个稍微有点矮胖的士子顺势登上了台,张口继续着之前那枯燥乏味的经义讲解。

“偶滴亲娘哎!”方真重重的拍了一下额头,顿时面露死灰。

好在后面几位士子的用时不像第一位那般绵长,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就在最后一位士子下台的时候,那小白脸杜锦文却是举杯突然站了起来。

“各位同年,今日我们有缘共聚这秋水长河之畔,面对眼前这般碧波荡漾,芦花摇曳和丹枫映日之盛景,若有酒无曲岂不略显无趣。因此我特意请来了翠岚居冷如月-冷大家,为大家抚乐一首,以寄此情此景。”杜锦文话音刚落,便悄悄对着一直伺候在侧的丫鬟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其去请早已等候在亭外马车之中的冷如月。

而台下的士子们闻言,顿时发出一阵窃窃私语,满座皆为这突如其来的雅事惊喜不已。

只有方真一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这冷如月是何方神圣,竟然引得这些士子如此失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