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票房破亿了44(1 / 2)

王保强要撤了,不过超市票房破亿这种大好形势之下,大家喜气洋洋。

“华夷倒是给我提了醒,公司的经济业务要独立了。博哥、糖糖你们的经济业务转到深海娱乐公司,和火车头电影工作室分割开。”

沈三通对唐妍和黄博道:“以后你们接戏、商务活动什么的,由深海娱乐独立负责,火车头电影工作室用人,也要先和你们执行经纪人预约档期。”

公司初创很多部门模糊不清。

有时候,电影工作室从深海娱乐直接拉人干活。

不光是要给华夷上眼药,也是王保强这件事确实提醒了他。

唐妍和黄博在影视圈有了代表作,经纪业务和影视业务不能再混为一谈。

该分离就分离,走向正规了。

“留在电影工作室就行,还方便。”唐妍倒是没什么,喝着橙汁,黄博想得多一点推辞道。

“随着经济发展,大国盛世,盛世娱乐,影视行业必然会大发展,市场会逐渐细分。”

沈三通喝了不少,谈起对行业的理解,说了不少干货:“影视制作公司和艺人经济部门如果纠缠在一起,冲突会越来越严重。对于艺人来说,商演、代言、影视项目、社会活动、晚会亮相、公关......业务活动涉及方方面面,影视作品只是一部分。”

沈三通收着说,没把一些业内机密说出来。

和同咖位的捆绑,对同类型同生代抹黑,同类型新人的打压,被黑了之后的反黑,代言撕逼......

以后,经纪约挂在影视公司下面,还不如挂在公关公司。

不过那种抹黑、打压、撕逼属于能做不能说,当下还是行业机密。

玩得转的一般是港台。

内地玩的比较好的可能就王晶花团队,但操作也不是很熟练。

“影视制作公司只能提供影视项目,如今影视制作公司掌握艺人经纪约,是因为僧多肉少,项目少艺人多,但随着经济发展,这个现象不会持续很久。”

听沈三通说到这,徐征停止了转酒杯,竖起了耳朵。

他属于那种有很多想法的,对电影,对行业,有自己的追求,也有自己的理解。

不过很明显,他的见解不如沈三通。

对市场对内容对行业,沈三通认识更高,远远在他之上。

也就是票房大好,大喜日子,沈三通才会说这些。

“再加上影视制作公司,和艺人经济又天然矛盾,对于制作方来说要压低片酬,而对于艺人来说,希望片酬更高。”

沈三通继续道:“对于艺人经济部门负责人来说,挂靠在影视制作公司旗下,当然希望公司项目用自己的艺人,如果不用的话,领导威望就会降低,无法服众。”

沈三通说到这笑了起来:“这些矛盾,不是说个人恩怨,也和个人恩怨无关,是部门机构造成的。”

这句话点了一下王保强。

华夷内部斗争很激烈,光是艺人部门就有两拨势力。

一拨华夷自己的,另外一拨王晶花的。

再加上,华夷还和港台混在一起,还有港台艺人倾轧。

竞争非常激烈。

王保强在《天下无贼》项目,亲眼目睹了很多撕逼。

电影部门的陈果富拉来了刘若英,李冰冰作为华夷自己人,只能做配。

以前想不太明白,此刻听说沈三通一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影视制作和艺人经济真的天然存在冲突。

“影视制作公司面对弱势艺人,可以压制。但对于可选择更多的艺人来说,比如一线艺人,影视制作公司已经成为累赘。随着时间发展,这种情况会往下转移,对于小明星来说,也会如此。”

沈三通给出了自己的行业判断:“《天下无贼》刘偌英做女一,这就伤害了华夷艺人经济部门的利益,王晶花必须做出反应。”

“等以后项目变多,行业发展,还要进行进一步分拆,我对于明星的理解和那些传统影视公司不同,小明星就是一家小公司,大明星一线明星在我看来是一家上市公司,以后必然要独立运行。”

这话一出,徐征、黄博、王保强、唐妍,还有一旁的江依燕,以及几个幕后核心主创都震惊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