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紧急救援-11(1 / 2)

  “沙漠地区又有考生失踪了——!”

  如一颗炸弹,指挥系的耳边都是砰地炸响。

  他们原本还寄希望于失踪事件只发生在沙漠和雪山接壤的过渡地带,然而最近的几次失踪都在腹地,所有的失踪事件加在一起根本毫无规律。

  只有林逾的表情轻轻淡淡,一如既往隐匿在人群之间。

  通讯器里传来郁郁的话音:“报告,第三个考生已经送走了,通讯器也拆了。”

  她的“置换”很适合做这种事。

  而且她不会问林逾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很好,辛苦了,请继续。”

  他就是要让其他人都摸不准真正的失踪规律。

  要等所有人都人人自危,他才能彻底点燃最激烈的矛盾,把一切闹剧都推至最终末的高潮。

  既然毕琅能靠预言干涉他的行动,那么他就不再行动。

  用头脑、用唇舌、用神态,他一样可以走到他想要的终点。什么狗屁预言,都敌不过他的意念。

  ①能从原虫到人类,从野蛮到文明,就因为没有一刻不在革/命。——鲁迅《革/命时代的文学》

  ②拆屋效应(摘自百度百科):鲁迅提出的定理,指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鲁迅先生曾于1927 年发表了一篇名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第106章 紧急救援-11

  入眼是大片开阔的河谷。

  克洛维斯做梦也没想到,他这样慌不择路地逃窜,居然再次跑回了那条溪流附近。

  可惜这次不再是他能依靠“鹰眼”抢占先机的优势地,相反,溪边可供遮掩的地方不多,对他而言很不友好。

  但已经到了这里,克洛维斯只能踩着河滩碎石,尝试涉河趟过。

  他现在听不见身后的交战声,距离随行监考所说的“两分钟”不知道过去多久。

  克洛维斯试图从RC镜片的弹幕里找到一些线索,伸手一摸,却发现自己的镜片竟然在逃跑路上就弄丢了。

  他又摸向通讯器,然而手指还未触碰到发送通讯的按钮,另一道沙哑的歌声率先闯进他的耳廓。

  克洛维斯的身躯不自觉一抖。

  双股战战,他搏命一般迈开双腿,手脚并用地试图爬过河去。

  歌声却如鬼魅似的,哑得几不可闻,可是牢牢缠住了他。

  “睡吧、睡吧,亲爱的孩子安睡吧。

  “闭上眼、收手脚,迎接灿烂的黎明……”

  “黎明后、太阳起,孩子的手儿向哪里?”

  伴随着低低的笑音,克洛维斯艰难无比地爬上了对岸,他从地上捡起一根断枝,拄在地面,拖着湿漉漉的军靴拼命前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