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应劫(1 / 2)

此刻元站在那山顶上,脚下的军队正在酣战,他内心充满忧伤,那些殒命的神仙们,他们会去哪里?那些哀嚎、怒吼声往他的耳里钻,那鲜红的血液,那被辗压的躯体在他的眼睛里闪回,突然有一双炽热的眼睛盯着他,地狮来到他面前,还有小山一样的巨虎瞪着他,那畜牲后边熟悉的声音传来,“元,吾已见你,来吾这里。”猛然,元睁开眼睛,此时他正盘腿坐在一处山洞里,那山洞里的滴水声“滴滴嗒嗒”响着。元站起身来,走到那窝水跟前,他蹲下身子,朝那水望去,水滴掉下去,将水窝打出小小的圆形的波纹,每一次都会形成一个小小的圆形的涟渏。他用手指点了一下那水窝,那均匀的水纹被打乱了,过了很久那水纹又回归了正常,仍是圆圆的,有规律的涟渏。

这天,那大能者无坐在台上讲法,座下有万人之众,那远处还有各类动物,花精,树精等,都来听他讲法,大家都听得入迷,口舌生香,心中热流涌动,自觉法力与智慧又精进一层。只听得那至高无尚无境无法无天无地大无尊者神界上皇大帝呼法号道:“听我言来,众仙听我言来,众畜牲听我言来,众妖听我言来,我有良言相告。”

众生便拜伏于地齐声道:“谨听至高无尚无境无法无天无地大无尊者神界上皇大帝言。”

至高无尚无境无法无天无地大无尊者神界上皇大帝说道:“尔等要认真研习,争取智慧精进,便有更大修为。”

当中便有法言尊者,天地无极上皇司仪发问道:“至高无尚无境无法无天无地大无尊者神界上皇大帝,弟子愚昧,还请吾师开示,何种修练法可提升修为?”

那上皇大帝便说道:“打座、冥想、苦修、参禅、采食、吸天地之精华,均可提升修为。”

法言尊者又道:“至高无尚无境无法无天无地大无尊者神界上皇大帝,请教上皇,哪种修练最快,最佳,能让我等弟子早得大道,成就大能。”

那上皇大帝便说道:“那善言弟子,我今日不与你讲法,只因有要事宣布,你且住了,后你自明了。”又听见那上皇大帝便道:“众生听我言来,天地劫就要到来,各方生灵均要应劫。我便有法言开启,我神域大地自开智以来,从未有如此大劫,众生灵要知那劫生何处?我便道来,那劫生四方,四方有兵戈,兵戈伐我都,众身受屠戮。”

座下众生灵一听,个个胆颤心惊,大家便纷纷讨论。于是大能者无又说道:“座下生灵听我言,吾自为主,自有保护你们的义务。我已经将防卫之策授于上皇司仪法威者慧,”说毕,只见他自袖中出示两枚种子,示其中一颗说道,“此籽产于北方,我命之为白梧桐,其株如碧,其叶如玉,其子如珠,凤凰常栖于上。”又示另一颗道:“这是苦味子,我去南方时,于一座岛上所采,那岛上有狨,性格温顺,皮毛呈金色,每日便有狨攀其枝采子而食,食后便到那山间石上哭泣,我心生疑惑,便上前询问,那狨王便告诉我,食其籽便想那已经故去的至亲,伤心欲绝。我便采一粒尝之,沁香盈脾,透体清爽,并无悲伤之意,那狨王便告诉我,这籽很奇怪,如若没有至亲离开过,食之味道甚香,经久不忘。”

众神便都认真听上皇大帝说道:“那日我与元大战,法尽落于十界之外,当时有吾随从三十位仙众,牺牲自我,方使我得归都府,吾身背三十仙命,理当有劫,至今日起我将上十重天外入定受劫,便将这两粒种子种于殿前花园,如若白梧桐结子之时,便是我归来之时,如若白梧桐不结子,便尝食那苦味子,若有悲伤之意,则是我受劫未满,便让慧替吾,行兵戈事,伐逆兵,保我民众。”

众生灵听后,十分悲伤,大能者无便说道:“不必担忧,顺天命而已,可心安,无大碍。”说完便闭目入定去了,众生灵默默退去。

几天后,元走在大地上,他衣衫破旧,面目苍老,身形佝偻,他缓缓的走着,步履蹒跚。有人会纳闷,像元这样的大能者,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形象,大家有所不知,大能者无和元修的不是一种道法,大能者无的修法叫海修,如大海一般,万千水流都流向它。所以是信众越多,他法力越强,智慧就越高。元这是苦修,苦修则是开放身体感官,不运用法力,忍受饥饿,面对寒冻,不停劳累,远行探索,抵御各种诱惑……,让身体受尽苦累,吃的苦越多,探索未知的世界越广阔,扛住的诱惑越强大繁杂,智慧就会增加,法力自然陡增。

走到一处绿色的山坡边,元便看见不远处有一个神仙正坐在那石上抚琴,他也没有介意,继续往前走去。当他走到那抚琴者身边时,那条独一无二的路让元必须要经过这里,那抚琴者便停了手,说道:“置天下众神仙苦难于不顾,于心何忍?”

元听了便站住,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仙友此话怎讲?”元一边说道一边脱下脚底的草鞋子,在石头上摔打着,那鞋子上的泥便被抖落下来,四处飞溅。

那抚琴的仙友便说道:“大能者元,请恕我无礼。”

元便回答:“请不要如此客气,我还在听你开示。”

那抚琴的仙友说道:“我至那遥远的地方而来,只因这世间发生了细微的变化。道中听说有群仙已经建设都城,又了解到那大能者无竟告示天下众仙,不入他法门者,当诛。这事如此之大,应有良策方好,你乃大能者,与‘无’比肩,既不与他共谋,那自然有万全法。为何祸到临头,你还没有丝毫准备,到时众仙引颈受戮,你当壁上观?”

元听后笑道:“道友为何不逃?自往一方去,他们也拿你没法。”

那抚琴者说:“缩头之法,不是长久之计,就如你,现如今也是法力无边,到那四方之尽头不过一瞬,像那大能者无,已是眼观十荒(距离单位),耳听四方,上至十重天,是来去自如。他若真要灭我等,请问哪里逃?你身为大智大能者,这些你早已经想到,我且不提。”

元便说道:“天地之劫难逃,能避之不好么?”

那抚琴者说道:“既有劫,便是应劫,那有避劫之说,这劫本为你我准备,你却生逃避之心。”说着他站起身来,“请问大智慧的元,我等能逃往何处?亏你还是大智大能,这样的事都想不透彻,顺应天命,才是正道,别妄图逆天改命。”

元一听这话,便又想到洞中那窝水,暗想道:“果然如此,是我自己迷途了,却还在为他人指路。”就赶紧穿上鞋子,毕躬毕敬的对那抚琴者说道:“感激不尽,予我明灯,请问贵名号?”

那抚琴者就回答道:“不过一个抱琴者,蒙你开智,只为游山玩水,与大地万物为友。无争无执,无欲无念,需要什么名号?我再去打探消息,后会自有期。”说完,人已经飘至那道路的尽头,元看着他的背影,陷入了深思。

那大能者无此刻坐在法堂上,座下六部正神相陪,只见大能者说道:“吾有言与尔六部正神,尔等请细听,不可遗漏。”

六部正神中为首的天地无极上皇司命法慧尊者道:“请上皇大帝示下,我等倾耳以听。”

其他五部正神也说道:“我等定当谨记,请示下。”

大能者无便说道:“吾去后,这大殿无法力支撑,自将塌陷,可命那建筑之神,物理之神等督建。众弟子应保存实力,不可妄用法力,以待大战来临。”

众弟子答到:“谨尊师命。”

大能者无又说道:“吾且告之,法无禁者,但法有尽者,切莫贪小失大。这都城当重建,不可以法力支撑,恐久后油尽灯枯。”

众弟子不解:“便问道,请师尊明示,何谓‘油尽灯枯’?”

大能者说道,“弟子莫慌,听我道来,我等开智之前,修得金刚之身和法力,但开智后,对法力只管用,不曾细究其物理,后我与元大战后,才明白这法力有用尽时,虽能恢复如初。但我深知,智慧不是无根之水,法力更不是天生如此。如若用尽法力,又无以补充,敌人只消一把平常武器也可让尔等元神俱灭,烟消云散。”

其中那法力尊者,上皇禁尉使便问道:“尊敬的上皇大帝,弟子有疑惑,我等法力,将这城池运行起来,并无大碍,为何如此谨慎?”

大能者无又笑着说:“事无大小,此时你等是法力足量,小流不以为奇,一旦大用之时,便后悔莫及啊!”

众神讶然,面面相觑,大能者无见此,便笑着说道:“当然,智慧和法力也需后天补充,如那水聚,小则为池,大则为海,众弟子是修池还是修海?”

“自然愿意修海,”众弟子回答道。

“是修得半海水,还是一海水呢?”大能者无又说道。

“当然是一海水,”众弟子又回答道。

大能者便说道,“果然,我有法与众弟子,不可言,且将我思想开放,尔等自明。”

众弟子便很快分享了大能者无的思想,明白了原来修为竟有捷径,自然十分满意,纳头便拜,口称:“我主英明,我主智慧,但随我主,万死不辞。”

大能者无便说道:“可将其传于八部正神,之后便不可言。”

众弟子领命而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