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采药遇血案(1 / 2)

北宋宋仁宗天圣年间大名鼎鼎的第一天才包拯被皇帝征召入京,侦破奇案离开老家庐州已一年有余杳无音信。

其母亲张氏在家守着一药庐,诊病施药,待子归家。其好友时任庐州知府之子公孙策,常伴左右代为照拂,侍之如母。另一友开封府大相国寺主持之关门弟子展昭,处行侠游历打探其下落。

公孙策小心的将几株酒红色叶子的药草放入身体后背的小药篓中。”总算是找到了,这大蜀山这么大都快找了大半个山了也只找到这些,虽说这酒腥草用的少可却是少了不行的,应该是欨用了“”累坏了,歇息下回去把药草给大娘吧“

公孙策找了块看起来干净点的石头歇下了,取出水袋喝了几口,怡然欣赏起这大蜀山胜景来:这大蜀山是庐州周边最高的山位于庐州城西约二十里

蜀山不光是树茂林密青竹吐翠,更是有距今几百年的古寺开福寺,据说是建于贞观年间;北有蜀山湖,如白茫茫中晶莹剔透的一方明镜点缀于峰峦叠翠间,真真是”青山绿水有古刹,钟灵气蕴泽庐城

歇息约莫一刻钟,眼看天色不早了,况且还有二十里路要赶公孙策不敢耽搁深一脚浅一脚下山而去。行至约莫到山脚处时,发现远远有几个身着衙服色的人被两个乡民领着往不远处一处破落的小庙而去。

直觉告诉他这里出事了,公孙策心里一痒朝着破庙奔去。

到地方一看原来是打柴的山民打柴回来路过小庙想进去歇歇脚,刚进门就发现门口躺着一个人浑身是血,顿时亡魂大冒扔下柴担连滚带爬到衙门口报了案,这会正是班头带着一班衙差前来查看

共有两名死者,一名死者死在门口也就是那樵夫看到的,另一名则是死在那被风蚀的斑驳不堪的泥胎山神像前。

那班头似乎很有处理这种案子的经验似的,让手下仔细搜查了小庙里的每个角落,直到实在搜不出什么来了,就命人将两具尸身放到从山下山民借来的一辆牛车上拉到义庄去,命两个衙差将围聚的众人驱散去。

虽然想进前看,奈何衙差前来驱赶也不好近前,就随众人下山,径直回药庐去了。那班头脑处理完一干事情带着众差役也离开了,只是没有人注意回去的队伍里少了那个来时紧跟他在身后那个体型精干的衙差。

回到青天药庐已是掌灯时分,一进门,包大娘就嗔怪到:实在找不到就不找了么,累坏了吧,大娘煮了人最喜欢吃的青菜鸡蛋面。好孩子,快点吃吧!

“包大娘接过公孙策身后的小药篓,又从灶台里的温水里端出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面放到公孙策面前,将竹筷递到他手上催促着”快吃。。快吃“

公孙策大口大口吃着面,包大娘坐在对面满脸宠溺的笑容的看着他,不觉间滚落几滴泪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