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选择性为民发声43(2 / 2)

与此同时。

先他们二人一步抵达京师的李贽。

这位泰州学派的名士。

已经被身为中书舍人的焦竑领着面圣去了。

前往社稷坛的路上。

“李兄,你为何如此怏怏不乐啊?”焦竑浑身轻松。

上上下下都写着两个字,舒坦。

“哼,明知故问。无缘无故,陛下为何想起李某人这无名小卒?我道为何,原来是你。”李贽说道:“真是交友不慎啊。”

“哎,此言差矣,这可是上达天听的机会啊。”焦竑在承天门前止步,指着社稷坛的方向说道:“去吧,我这个俗人呢就不碍陛下的眼了。”

送走了焦竑。

李贽脸上神色复杂。

他转身就往社稷坛走去。

在经过大汉将军们的检阅后。

李贽提起青袍,跨步走上祭坛。

九层白玉堆砌而成的祭坛上。

浑身笼罩在明光下的皇帝就在前方。

“草民李贽,参见陛下。恭祝吾皇长乐未央。”李贽恭敬的磕头跪拜。

这一拜,是为了天下苍生。

而不是皇帝,所以他心悦臣服。

朱翊钧正要开口。

正当此时。

蓝色流星划过天际,直奔京师而来。

朱翊钧似有所感,忽然转头望向天边,眼神微咪:“大伴,松江府来信,给先生们送过去。”

冯保飘荡的身影一闪而逝。

钦天监监正,周云逸面色僵硬的看向皇帝。

周云逸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恨不得把自己的嘴堵上。

李贽则有些茫然。

朱翊钧露出极具温和的笑容:“朕听闻先生有大才,还请不吝赐教。”

李贽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

而这封八百里加急的信件,正在内阁中传阅。

徐阶亲笔所书,烽火台耽误不得,当即就发了过来。

张居正亲自打开。

“太岳亲启,今圣君临朝,大明有中兴之景。”

“然松江有刁民乘之妄作,小儿辈蒙蔽于我,以致民生多艰。”

“太岳当秉公执法,不得偏私。”

“然郡有富贵之家,固贫民衣食之源也。”

“吾非为富家张目,乃为民发声也。”

“太岳当慎之,勿使事之张大也。”

众人看后,面色各异。

说起来徐阶归乡之后。

其独居一室,只以两童子相随,家中权柄任诸子,不令关白。

在自身的道德修养上,做到了极致。

甚至是用一种近乎极端的,无欲无求之表现,来衬托贤名。

至于那些享受奢靡浮华之景。

不过是徒子徒孙们拳拳爱护之心。

与他无关啊。

杨博观望之后,当即笑道:“中实多欲,外托清贞。”

清流只是清贵,但绝不是清白啊。

张居正观望之后,将其收入袖袍:“到底是老先生。”

这锅甩的太为流畅了。

坏事都是儿孙们干的,我徐阶一清二白,实在不知啊。

内阁陷入了沉默。

就连高拱都停下来观望。

张居正起身,以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朗声说道:“心存社稷之人,应当是不计个人毁誉得失。”

众人不为所动,且听。

张居正继续说道:“先生年老体衰,小儿辈趁机作祟。”

“这些人把老先生围着,而解决这些小人,正是解救徐阁老于欲望牵绊的生命危机之中。”

高拱乐的见到这师生互戮的景象:“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这些都是必要的牺牲,徐阁老会理解的。”

王崇古也第一时间起身表态:“太岳为徐氏用心良苦啊。”

王国光勉强跟上队伍:“太岳尊师重道,为之计深远,吾等不如也。”

徐阶的反应证明一件事,他们做对了。

正该加大力度,乘胜追击。

最后众人齐声道:“当速行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