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岀发34(2 / 2)

“那等我找个公用电话,再给燕师兄打电话吧!你还可以走不?”

“可以,必须可以。”小林同学感觉自己确实又活过来了一般,全身轻松,那泛滥的呕吐感终于消失了。

连忙从台阶上站起来拍拍裤子沾上的尘土,背起背包,首先走出去。

“出发!目标是电话亭。”

两父子各自背起自己的包,一起走向IC卡公用电话亭。

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有人问咋不用手机呢,也不会有人问咋不去有人值守公共电话吧,更不会有人问IC卡是啥意思吧?

如果有人回答第一个问题说这时还没有手机,甚至连号码首位9字开头的模拟手机(即港台影视剧中的砖头大哥大)在内地都没上市呢。这一切能说明他起码是个60后。

如果有人回答第二个问题说有人值守公共电话就是个无底洞的坑货,总是被多讹钱的起码是个70后。

如果有人回答第三个问题说IC卡常用于九十年代及零零年代前期,且话费便宜。

如果手速过快的话,自动寻呼某个BP机,在拨通的一瞬间拔掉IC电话卡的话,就可以寻呼信息发出去了,但是话费还没有来得及扣掉。这就是免费打传呼BP机的好办法。

甚至于后来发展到拔打某个寻呼台听完一分钟广告也可以免费打个市话电话或者免费打一个传呼。

知道这些且准确形容出来都得80后了。

前生的小林同学就经常占这个小便宜。如果哪天手速慢了,IC卡话费被扣掉了,那就容易被“益友们”群嘲,心情能抑郁好几天呢。

如今的小林同学都快成小富翁了,自然不会沾这个败人品的小便宜了。

……

“嘟……嘟……嘟……”三声振铃声把燕讲师从备课的忙碌中叫醒。

“喂,你好,这里是……”燕讲师的自我介绍还没说完,就被电话里的声音给抢走了话题。

“干爸上午好!”

“干爸?啊……清子,你们到武汉了?”燕讲师大喜,“你爸呢?”

“老林同志累了,让我请您来接一下。”

“哈哈哈,肯定是你小子坐火车累了吧,找理由说是你爸累了。对不对?”燕讲师一针见血地戳破小林同的牛皮。

“嘿,嘿,还是咱干爸英明神武,最擅长透过现象看本质。”

“你们现在在哪里呢?”

“火车站前广场IC卡电话亭,这里靠近出租车暂停处。”小林同学肯定地说。

“那你们就呆在那里,半小时能到。”

“好的,干爸,我可在这儿等着您呢!”

“知道了,马上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