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灯油太贵(1 / 2)

奶奶将心里尘封多年的往事告诉了孙子,了却一桩心事。

不至于万一自己一咽气,这些事就随进土里了。

此时她觉得轻松了一些,见时候不早,吩咐银花准备晚餐。

晚餐?

李韦突然觉得时间不对。

李维睡下时也就是晚十点多,怎就一下子就近黄昏了呢?

这不科学吧?难道是因为时区?国内没有那么大的时区距离呀?

虽觉不符,但李韦也没有多想,科幻嘛,哪有一看就合情合理的?

如果凡事都用现有的科学可以轻易解释,那还是科幻吗?

奶奶不再限制自己的行动,也不用装傻扮痴,李韦顿时舒坦起来,开始盘算如何担当作为家里男丁的责任。

奶奶也进了厨房,和银花一起,很快晚餐做好了。

银花端出了饭桶,再拿出了碗,盛了三碗饭。

晚饭是红薯黍米饭、蒜苗炒腊野猪肉、炒蘑菇、煮马兰头。

李韦把自己碗里底部的黍米扒到了银花的碗里,又把银花碗里的红薯夹到自己碗里,再拿起饭桶,把奶奶碗里红薯也换成了黍米。

在李家村这深山村野,珍贵的是村里无法自产的东西,比如铁器、陶瓷、衣物等,然后就是谷物了。

肉类不算难得,深山野物多,李韦时不时地可以猎到野猪野兔,实现了村里少有的野猪肉自由。

李韦每年猎杀的野猪根本吃不完,奶奶有办法,从山上砍来半干的松枝就着茅草点燃,抹点盐,烟熏火烤,把野猪肉做成腊烟肉,厨房和厅面的房顶上挂得满当当的,有时,肥的野猪还可以炼油。

红薯很普遍,每家每户都种,这东西贱生,长得快,不需要过多打理就会有收成,野猪不敢到靠近村庄的地方,所以红薯的收成比较稳定。

银花从野外把野生的马兰头移栽家里栅栏内,每天早晚银花都会给它们浇水施肥,长得肥嫩壮实,口感脆爽。

蘑菇是山里采的,银花不能上山采蘑菇,这是奶奶的规定,得防狼。

而且银花认不全山里的蘑菇,可能采回毒蘑菇。

奶奶会定时进山,只要想改变口味了她就行动,她知道蘑菇在哪儿,采蘑菇就像摘自家种的菜一们,只是路途稍远点,五十岁的奶奶身子还算壮实,这些都不在话下。

最难得是谷物了。

谷物产量低,加工也麻烦,山里的各种虫儿会在谷物开花前将苗儿祸害得七七八八。

最惨是的山里各种鸟实在太多,成群结队,行动快速,防不胜防,等到谷物成熟了,能收成的不到一成。

山里没有灌溉系统,如果天公不作美,春夏雨水不调的话,苗儿枯死,颗粒无收,河边的水田最不保险,稍一点雨就会涨河,将水田泡住,冲走苗儿,或者大量泥沙沉积,把苗儿盖得严严实实。

因此,黍米是最贵的食物。

晚饭才能吃点黍米,而且只是一点儿,掺着红薯一起煮。

银花和奶奶爱吃素,黍米饭就是她俩的最爱。

李韦吃肉为主,她俩吃素为主,各取所需。

往常,平分的饭,各自吃完。

李韦也爱吃黍米,对于红薯来说。

今晚李韦把黍米让给了奶奶和妹妹,这是头一遭。

银花低头偷偷地瞥了一眼李韦,然后抬眼和奶奶会心地相视而乐。

李韦不装了,当然就不傻了,不傻的李韦,在奶奶和银花的眼中,似乎马上自带光环,神彩夺目。

吃完饭了,银花去洗碗,奶奶则去照料老黄牛,切了一些小的红薯儿,再加些淘米水,还加了点盐在木桶里,提着进了右边廊间的牛房。

老黄牛用重重的鼻息欢快地欢迎着奶奶,晚上给牛加餐,这在村里是不多的吧。

银花洗完碗了,又端起簸箕剥起了花生,这些是花生种子。

“花儿,明儿再剥吧,早点睡,我们要过十天才种花生,不急。”

奶奶在牛房里叫着。

“诶。”

银花答应着,可心里想,不剥花生,我这会儿干什么?

早点睡?

但李韦还没睡。

奶奶已经将厅房的床铺撤了,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银花十二岁了,发育较迟,头小脸小,鼻子高挺。

身高却窜得狠,快要一米六了,平坦的身板,细长的腿,脖子长,皮肤白晰。

今天下午银花刚洗了头,还没干透呢,又黑又密又柔顺的长发瀑布般地披肩散落着。

随着扔花生壳的侧身,那瀑布便晃了起来,垂柳随风似的。

奶奶喂完了老黄牛,进来把两筐花生端起来放到之前放床铺的位置上,却把铺板垫在箩筐下面,转身严肃地对李韦兄妹说:

“你俩别动我的花生哈,别受潮了,这可是要传宗接代的种子。”

奶奶的话已经说透了,连银花也听懂了。

银花没吭声,低下头,把脸埋在瀑布里,看不到一点神色。

从小到大,兄妹俩都睡一张床,这是奶奶一直坚持的,这些事她都问过了神。

遵照神灵的指示,是奶奶铁的信条。

但是,事情却未依照奶奶的心意发展。

傻子李韦不怕鬼神野兽,却胆小怕人,尽管银花比李韦小几岁,却把李韦治得服服帖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