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超碳脂复合材料29(2 / 2)

文件很长很详尽,总结下来就是如下内容:

1、先准备具有高纯度的碳纤维和高温耐受性的聚酰亚胺树脂。

2、将碳纤维和聚酰亚胺树脂分别经过预处理,去除杂质和气泡。

3、可以采用浸渍法、预浸法等,将碳纤维与树脂进行复合,确保树脂充分渗透碳纤维。

4、接下来,将复合后的材料进行预热处理,消除残留的挥发物,使树脂更好地与碳纤维结合。

5、进行高温固化处理,将复合材料加热到高温,促使碳纤维和聚酰亚胺树脂分子间的交联反应,增强材料的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

6、最后进行表面处理和切割,制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超碳脂复合材料。

通常纸面版的流程越详细,实际的制备时就越轻松。

周宇晨已经把制备方法写的充分、全面,这几乎是直接完成了大半。

“太强了。”

钟院长艰难地咽了咽唾液,作为资深材料专家,他觉得能做到这个程度的人,就只有天才两个字能解释。”

林教授则是双眼发直地看着新材料配比,心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碳纤维(C6H4C6H4-CO-C6H4C6H4):50%(质量比例)

特殊聚酰亚胺树脂分子(R-(CH2)n):40%(质量比例)

高温稳定剂:3%(质量比例)-用于增强材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

纳米填料:5%(质量比例)-可以增强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

高温耐受性增塑剂:2%(质量比例)-用于调整材料的柔韧性和耐高温性能

这数字清晰精准的就好像是定律一样。

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那就是按照这个指南来配比和制备,很快就能获得新材料。

王教授虽然主要擅长领域是光电工程,但材料方面也是半个专家。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周宇晨,眼神中全是欣喜若狂。

这简直是宝藏天才啊!

重大发明一个接着一个,全都是能达到全球领先的水平,

想到自己名下能有这样卓越的学生,王教授别提多自豪和骄傲了,连腰杆都挺直了几分。

虽然他深知这师生关系恐怕维持不了太久。

并非池中之物的金鳞,肯定会遨游九天,飞向更大的舞台,获得万人敬仰。

而另外八名科研小组成员,此时完全看呆了,这方案简直堪称教科书式的专业,无可挑剔。

大家心中是有无数问题,但并不是关于新材料,而是关于周宇晨:

“周工,你这是自学了化学、物理、工程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吗?”

“天赋异禀,他就是搞科研的料,我们加起来都不如他一个。”

“你这隐藏太深了,原来大学前两年,你并非是学习真差,而是涉猎太多学科精力不够。”

“所以现在成果体现出来了,跨两个专业都能如此精通。”

“这何止是精通,简直超越,比我这个教授教得还好。”

“宇晨啊,你给我们太多惊喜了,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意外。”

“未来之事不可测,先把眼前的新材料做好吧!”

“对,周工都给了详细制备指南,我们必须做得完美无缺。”

“这简直是把饭喂嘴边啊!”

众人此刻都坐不住了,想马上去实验室,按照操作步骤搞出超碳脂复合材料。

他们能很快实现吗?

PS:我来了我来了,我带着新章节来了,萌新作者求收藏求打赏求追更,这本书能不能起来就靠大佬们捧场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