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这该死的高压比76(2 / 2)

说到这个,有些才三十出头的科研员就无比羡慕。

有天赋,那稍微努力就是第一,而但凡尽全力,那就会成为行业的天花板。

谁不想领悟力强,而不是苦哈哈的研究半天,最后人家几分钟就搞定了。

这种差距,真的是让人怀疑人生。

很快,周宇晨的身影就出现在实验室门口。

“您可算来了。”

荣振华尬笑着迎上去:“哎,没想到提高高压比这么难。”

“很抱歉,给咱们项目拖后腿了。”

周宇晨面带微笑,安抚道:“没事,出问题是常态。”

他一边往里走一边询问情况,而荣振华也把小组所作的内容都详细汇报了,还递过来数据资料。

“做得挺细致,不过你们的冷却通道布局太传统了。”

周宇晨拿笔在图纸上圈了一下:“此处得改。”

说的同时,他就拿出自己的笔记本,调出发动机的截面图,然后开始重写构造。

荣振华不敢打扰,只能在旁边安静的整理资料,同时等着大佬的结果。

通过使用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工具来模拟不同的布局,并分析了它们的冷却效果。

最终,周宇晨设计出一种优化的布局,可以在高压比下提供更有效的冷却。

“荣工,你根据设计图纸,去安排车间制造相关的冷却通道壁面、内部导流结构、冷却气体供应管道等。”

“好,我现在就去。”

“还有,完成后就组装,越快越好。”

周宇晨说完,就低下头开始优化涡轮设计,这也相当有难度,要解决三个难点:

一、涡轮叶片的气动性能优化

传统的涡轮设计完全无法在高压比下达到理想的气动性能,导致效率低下。

周宇晨调整叶片为机翼形状,厚度改成3.65毫米,攻角23°度,这就极佳的改善叶片的气动特性,以确保在高压比下获得更高的效率。

二、制造工艺优化

涡轮叶片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工作,必须特殊的制造工艺。

耐高温材料已经有了,现在的重点就是优化叶片的制造工艺。

而这时候,恢复正常使用的斯达拉格数控机床就起了作用,精密加工技术,提升了叶片的精度和耐久性。

三、叶片振动和应力分析

在高压比下,涡轮叶片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振动和应力,这可能导致叶片失效。

最后这一个难题,让周宇晨也花费了一天时间。

通过使用有限元分析等工具,来模拟叶片在工作时的应力和振动情况。

他重新设计了叶片的内部结构,增加支撑杆和横梁,以增加叶片的刚度和稳定性。

这可以减小振动幅度并降低应力集中。

同时还添加内部的弹性材料,用于吸收振动能量并减小振动传递到叶片的程度。

当然设计是周宇晨做,具体操作就交给611所的人来完成。

看到方案的研究员,脸上尽是不可思议的神色,连忙去执行。

而三天后,高压比问题彻底解决。

接下来的又会是什么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