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进口机床的限制71(1 / 2)

“这么快,才一周时间啊。”

“是啊,这个周宇晨搞科研真是太厉害了,西工大的何教授团队,就是按照他给的方法去做,直接就成了。”

“做测试了吗?”

“做了,领导您能想象到数据有好吗?”

贾主任也不卖关子,直接报出结果:

“这个材料有出色的高温稳定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机械性能。

“可耐5000度的高温。”

“高温强度为900兆帕(GPa)。”

“高温蠕变性,每小时仅有六百分之一。”

嘶~~

宋远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超温耐合金材料真是太强了。

可能普通人的理解,只是这个材料可以让发动机里面5000度在烧者,外面摸着不烫手。

但作为航空领域的专业人士,宋总知道材料能达成这个性能,那真的是难比登天。

而且就这个效果,不但发动机能用,还可以引用在火箭,卫星,太空探索器,民用钢厂,玻璃成型设备上。

周宇晨真的是造出一个惠及军民的产品。

“他真是咱们航天界的福星。”

宋远志忍不住夸赞道:“轮到咱们成飞团队上场的时候,你们就按他说的做就行,不要有自己想法。”

“明白。”

不过材料完成,并不意味着第一项工作的结束,接下来就制造新的燃烧室。

周宇晨亲自来做,他是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分析和气动设计工具来确定燃烧室的外形和内部气流通道。

同时还要考虑到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燃烧过程。

设计确定后,就是机械加工和制造。

现在种花家各类高端的制造业,比如航空航天,电力、核能等领域。

除了国产机床之外,看到最多的就是德国的西门子,TRUMPF,再有就是瑞士的机床。

虽然这些年,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种花家的机床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在精度上还是相差不少,而这对于要求公差极小的高端行业,那就是致命的影响。

因此,哪怕是歼-20机体的加工锻造,也为了精准和安全性,放弃了国产机床,而选择瑞士斯达格集团高端机床。

而在成飞搞发动机项目的好处就是,各种大型设备都有,而且性能几乎是全国最先进的。

在安排何教授去做精密铸造,陈涛去盯着薄壁部件金属冲压后。

周宇晨带着结构图和材料,找到机床加工车间的刘宝军。

这是一个地道的陕北人,脸像刀刻般棱角分明,黑里透着红。

他早在昨天,就接到了何总师的电话,说有一位非常重要的客人,要来加工航发燃烧室。

因此见到周宇晨后,态度非常积极。

“刘师傅,你太客气了,咱们直接开工吧。”

现在的数控机床不需要人做什么。

只要编制好加工程序,输入机器这种,它就可以自动完成任务。

只不过,当刘宝军看到那个配件图纸和参数后,他整个人都怔住了。

“我怎么有点看不懂呢?您这个尺寸和公差要求,太罕见了。”

“嗯,是做了些改动,能加工吗?”

“我试试吧,您知道的,现在瑞士和德国出口的高精五轴机床,都加了传感器,程序后台也有限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