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陈桥驿之事(1 / 1)

李逵听闻卢俊义提及‘陈桥驿之事’,精神抖擞起来,道:“说起这‘陈桥驿之事’,俺倒是听说过大致的故事。先生学识渊博,我等愿闻其详。”

卢俊义道:“我看除了你铁牛,在座的兄弟们都很清楚‘陈桥驿之事’。不过话既至此,且略谈一谈其轮廓旧事。

“据野史记载,959年,周世宗柴荣驾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禁卫军最高长官),更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第二年也就是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赐与他金带、银器、鞍马、铠甲、器仗数十万。初三,赵匡胤领军出汴梁城,宣徽南院使昝居润安排筵席,朝廷众大臣饯送于郊外。傍晚时,军队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在其弟赵光义及幕府赵普、石守信、王审琦等策划下,鼓动并授意士兵发动兵变反叛后周,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拥戴为皇帝。

“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东京汴梁城,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迎赵匡胤入城。还京时,仅京城巡检使韩通一人仓皇抵抗,但随即被裨将王彦升所杀。宰相范质率王溥、魏仁浦等人责问赵匡胤,帐前罗彦瓌拔剑厉声:“三军无主,众将议立检点为天子。再有异言者,斩!”王溥面如土色,降阶下拜,范质亦拜。初四,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登大宝。

“赵匡胤即位之后,初五,改国号为宋,改显德七年为建隆元年,定都汴梁。赵匡胤部将石守信、高怀德、张令铎、王审琦、张光翰、赵彦徽皆得授藩镇位号,史称‘陈桥兵变’。

“至于这‘陈桥兵变’究竟事前有无预谋?历来是众说纷纭。当今朝廷史官当然是‘为尊者讳’,乐于或者不得不替那赵皇帝‘圆谎’。传到老百姓耳朵里的小道消息,自然是另外一种说法。但是话说回来,无论事前有无预谋,这次兵变都有其特别的可圈可点之处,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由此观之,实乃百姓之幸事也。

“时光嬗变,当年陈桥旧事,至今已160年矣。从一个新生的赵氏王朝,到如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光景,腐败破落,恍若隔世,实令人不胜唏嘘!”

李逵道:“是啊!所以说,大哥,咱们也来个‘陈桥驿’,这大宋朝本就应该姓‘宋’,刚好与俺宋江大哥同姓,这是天意啊!卢员外讲这么明白了,我说大哥,你就别假正经了,难道也要假惺惺地让我兄弟们给你‘黄袍加身’不成?”

宋江瞪了李逵一眼,骂道:“你这黑厮,休得胡言!”

吴用手捻须髯,喃喃地说道:“昔陈桥驿,今陈桥驿,此果真天意乎?天意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