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协议(2 / 2)

培松(Peithon)为米底亚总督;

攸美尼斯(Eumenes)为卡帕多西亚、帕夫拉哥尼亚及黑海沿岸地区总督;

安提柯(Antigonus)为潘菲利亚、吕基亚和大弗里吉亚总督;

阿桑德(Asander)为卡里亚总督;

米南德(Menander)为吕底亚总督;

列昂纳托(Leonnatus)为赫勒斯滂-弗里吉亚总督;

利西马科斯(Lysimachus)为色雷斯及其以南地区总督,色雷斯以北、伊利里亚、伊庇鲁斯和马其顿、希腊本土则归克拉特鲁斯和安提帕特。

其他地区帕迪卡没有分配,仍归亚历山大以前任命的当地人管辖。

帕迪卡取消了亚历山大生前最后的征服计划,即对阿曼的海上远征和对阿拉伯地区的入侵计划,因为他不信任步兵。

帕迪卡的执政标志着亚历山大大帝死后的帝国领导层第一次政治妥协的建立。然而这个妥协远不是亚历山大大帝理想中欧亚大同式的广泛联盟,而主要是欧洲人和马其顿人内部、代表马其顿农人民主传统的步兵方阵和代表亚历山大大帝亲卫的伙友骑兵之间的妥协。在亚历山大大帝生前受到信任的波斯人和其他被征服民族的代表则遭到了无情的清洗。

雅典人获悉亚历山大大帝死讯后,立即发生了叛乱,其他几个希腊城邦也群起响应,占据了塞莫皮莱(温泉关)。赶来镇压的安提帕特被迫退入拉米亚(Lamian)城堡。322年春,赫勒斯滂-弗里吉亚总督列昂纳托来援,但战败被杀。此年夏,克拉特鲁斯到达,他发动了11500名马其顿老兵,在西里西亚建立舰队,9月5日,在克拉农战役中,克拉特鲁斯打败了叛军,从而结束了拉米亚战争。在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作为自由城邦的各希腊城市都被降为臣属,雅典的民主政治也宣告结束。

同时,被亚历山大大帝强制安置在东部各省的希腊老兵无法忍受殖民生活,起兵返乡。他们共有20000步兵和3000骑兵(史书记载很有可能把数量夸大了),选出菲隆(Philon)为将,这些老兵都骁勇善战。帕迪卡闻讯,派米底亚总督培松率3000马其顿步兵、800骑兵前往镇压,并从各省调来10000步兵、8000骑兵归他指挥。培松是个野心勃勃的将领,他早已待机而动了,打算一路上争取人心,以为己用。但帕迪卡对他已生疑心,命令他要处死所有叛乱的士兵。

培松战胜了希腊叛军,并招降了叛军。希腊老兵接受了他的保证,进营投降,培松对此很高兴,但马其顿士兵还记得帕迪卡的命令,他们撕毁了协议,用标枪射杀了全部希腊老兵,并占有了老兵们的财产。培松的希望破灭,只好班师而归。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