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文会开始(1 / 1)

在得知向院长一会儿还要接待另外别人以后,大家也停止了请教。华云安也随着众人回到了驿站,本来他还想多等一会儿的,哪位马老师却让他一起回去。华云安想着明天文会开始也可以看到任葳蕤以后,也没留下来等。

而回到驿站以后,马老师也是单独把华云安叫到了他的房间。而房间里还有另外一位老师,两位老师见他来了以后,也开始事无巨细的告诉着他明天的一些安排,看样子都把他当成明天的希望。

本来他们是借此机会带着众人来见世面的,知道华云安还有些文采以后,便有了一些其他的想法。华云安也是认真的听着,他可不想出什么幺蛾子。毕竟他一想到他在那么多人面前装逼成功,那任葳蕤不也会十分崇拜他,这样更容易追到手了。

次日,华云安早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只等马老师一声令下,毕竟他认为今天可是他人前显圣的时候,还想着可以见到任葳蕤,整个人莫名的兴奋了起来。

在马老师的带队下,他们也是很快的来到了听海书院,这时的书院的广场上面,已经坐了一大半人,都在不同的区域里面,而华云安他们也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心心念念的任葳蕤在他们稍靠后一点的区域,她妹妹任依然和哪位杨颂祖分别坐在了她的两边,旁边还有不少人,看到华云安看向他,也是微微一笑点头示意,华云安见此也是十分开心。

文会的区域划分是以县为单位分的,每个区域都是一个县来参加的。而多余的则是其他州过来参与的,也有七八个区域。

可能是沾了马老师的光,华云安他们的位置在讲台的右手边,已经有一些面生的人坐着,其中有几个年长的老者,看样子也是其他镇书院的学子,中间则是听海书院的学子,而那位胥国的三公主,也坐在了最前方,脸上也戴着面纱,看到华云安并没有打招呼,装作一副不认识的样子,只是不见穆舞阳的身影,这让华云安有些诧异。左手边的人还没有来,让大家纷纷猜测是那个县的。讲台上正后方并排着七张桌子,中间区域是空出来的。

不知道谁一声哇,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惊呼。华云安顺着声音看去,看见一群人走了进来,,领头的是一个二十来岁,看起来风度翩翩的男子,看样子是要往讲台左边走。而他们书院一些学子也开始嘀咕了起来。

华云安一听,才知道他们是源远县的,而领头的却不是老师,而是他们县有名的才子,此人名叫毕逢生,十五岁就可以出口成章,诗词更是信口拈来,上一届大会就来参加了,比第一名稍逊一筹,拿了一个第二名的成绩,同时也是这一届文会的重量级选手,这不仅让华云安多看了他两眼。

还没等他们坐下,讲台上的老师也都来了,而最后进来的就是哪位向院长,他站在了讲台最前面,右手轻轻一台,台下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安静了下来,可见这位院长在学子心中份量是十分重。

向院长看到大家安静以后,也是开口说到:“文,是苍天厚土垂怜赐予我们的力量、是至圣先师给予我们的智慧、是千万先辈总结的经验、更是历史长河留下的瑰宝、更是我们之余万物的差别,今天,上奉天应吾皇,下顺芸芸众生,特此举行文会,扬我国文化之风,长我国书生意气......”

念完一段开场白以后,向院长顿了顿又给大家介绍起来这次文会的评委。其中四位是听海书院的老师,另外两位一位是从胥国应天书院过来的,另外则是礼部侍郎,而文会夺魁的可随其前往京都面圣。

介绍完以后,又开始介绍起了文会的流程起来,整个文会分为三天三试,分别以楹联、诗词、文章三种,第一天由县选出来十人参与,比完选出五十人参与明天的比试,明天再选出来十人参与后天的比试。

今天所比的就是楹联,随后向院长便让每个县的开始自己做决定选人上去,这些县里学院带队的基本上都是熟人,所以选人也比较简单。

华云安这里也是如此,只见马老师及另外书院的几个老头凑在一起商量片刻以后,就在哪里念名字,让念到的出去等候着,不一会儿便已经将人选够,只是他们书院的只有他与另外一个名叫越婷婷的女子,其他人也没有露出其他神色,看样子一开始就知道会是如此。此时其他区域的人也都选出来了,只是有些只选了两三个出来,看样子更多的是出来长见识的,任葳蕤也是他们那里被选中的人之一,而之前的杨颂祖却并没有上来。选到的人在向院长的指挥下,都来台前等候着,看起来有一百多位。

“这一届的文会参与人数挺多的,真是天佑我胥国。”向老感叹一番以后转身走向几位评委说着什么。随后又走到了前面,对着众人说到:“本次人数超出了预期,因此我们将通过其他方式选择其中部分参与接下来的楹联,没选中的人可以先行回去坐下观赏,如果有人认为自己不足,也可以提前回去。”

见众人没人回去以后,向院长也是点了点头接着说:“老规矩,首先我们会由现场的评委出一百道字谜,而你们都可以进行解答,答对的可以上台等待比赛,没答或者答错的则会被淘汰。”紧接着,便见那些评委走向台前,首先开口的是哪位礼部侍郎,上来就说:“何可废之,以羊易之,猜一字。”

说完便低头看着台下的众人,华云安听到的瞬间就想到答案,却没有第一时间答,而是目光看向了任葳蕤,任葳蕤似感应到了一样,对着华云安报以一笑,随后便低头想着答案,此时哪位毕逢生脱口而出一个佯字,惹得那些没参加的学子纷纷鼓掌叫好,随后在那礼部侍郎的点头示意下,走上了台。

随后几位评委也是纷纷出题,答对的人兴高采烈的上台去了,而抢着答却答错的人十分懊恼的回到了自己之前的位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