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村里的河堤筹备会(2 / 2)

刘金宁的想法就是从中间河段的水坝位置开始,从村道引一条简易通道装运石方和水泥钢筋材料,再顺着河道两侧朝着上游和下游延展,一步步铺开进行修筑施工。再加上马桥村三座跨河的可通行车辆的桥梁,都可以从河道两侧沿着桥和路面向上下游分段进行修筑施工。

张志强站在河坝上,顺着马星河的河道流向望向远方,河道和水泥路将整个马桥村高低起伏的田垄分割成大大小小的田块,错落有致。他看着刘金宁给他指着的设计图上的一些标注点,肯定了他施工步骤的想法。

对于大学里面这个关系最铁、曾经一起做过导师社会科研实践项目、创过学校创业社团组织的老同学,张志强完全能够评估他干实事、创真功的决心和勇气,而且他在马桥村村干部任上的这几年,所做的真实事张志强都是耳熟能详的,而且每件大好事他也都能记在心上,所以对于这次刘金宁要搞的大项目他也是鼎力支持。只是确实县里财政僧多粥少,他也得反复权衡汇报才能不有失偏颇。

站在波光粼粼的河坝上,夏风拂过,热波滚烫,火辣热烈。河坝一侧长着几棵高大的白杨树和河堤边成排的垂柳树,迎着田野里吹来的风沙沙作响。河坝底层随着河水摆动的河草、溪藻散发着淡淡的腥甜味道,清澈的河水里成群结队的小河鱼快速的来回移动,坝渠里偶尔有虾群、泥鳅潜到水面底下打个转。

河岸的野芹菜、小雏菊、水竹芋在太阳底下探头远望,炽热的阳光撒满河面、稻田水面,水天相映,蓝绿相间。层层叠叠、块块团团的水田里,刚下完秧的秋稻刚刚转青,正拔节生长,一派生机盎然。河坝下,水流潺潺,瀑水像巨幕帘布一样从六七米高的坝顶垂落到坝底的水潭,在十多米宽的水潭上面氤氲着一层层水雾。

张志强几人站在坝顶朝下面的水潭望了望,说,这水好啊,你看这水潭得有三四米深吧,竟然能够清澈见底。听着县领导竟然夸赞起了马星河的水,刘金宁忍不住有点掩抑不住的自豪感。

他说,马桥村的水在十里八乡算的是小有名气的,金星水库上面的几处水源地,都是以岩泉为主,泉水甘甜清冽,水量丰沛,矿物质丰富,常常有周边村民带了水桶开车过来打水,马星河流经马桥村的一段,更有好几处自然泉井,每个村落都在泉井周边做了砌筑,建了水泵房,将井水引到每个村落一个最高的水塔位置,再通过自来水管连接到每家每户。

说完,刘金宁便沿着河坝往上指着不远处一个小水泵房,说,那里就是汤家院子村民们饮用水的水源水井,张秘书长我们过去看看。张志强看着刘金宁满脸虔诚的样子,欣然点头。

于是一行十几人便踩着土石坝堤上面淹没脚踝的狗尾草一脚深一脚浅的向着汤家院子的饮用水水井走去。水井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修筑,水井内壁是用大块的岩石砌筑修成,井口是方形的,两米多宽,井底到冒出地面一米多的部分,总共三层,上宽下窄,地面部分的石板外沿刻凿了水井修筑的时间信息,井水从地上部分的一个水槽流到旁边的两个水池里,两个水池是村民们后来修建,用作洗衣洗菜。

走到水井边,大家的白衬衣和T恤衫都已在炽阳的烘烤下被浸湿,口渴难耐。刘金宁赶紧从水泵房水泥瓦房檐下的墙上取下一个木勺从水井里舀了一瓢水给张志强喝。张志强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忍不住一顿夸赞,说,还真是不错,这水还真是清甜解渴。看着张志强喝的这样痛快,还忍不住一顿赞赏,于是又把木瓢递给了其他几个乡镇干部,大家也都毫不推让的拿着木瓢从水井里舀起水来喝。

等大家喝完水,刘金宁又叫李春林将河坝建造的设计图纸拿到张志强面前,指着上面标注圆圈的标记说,马星河马桥村段有7处村民饮用水泉水井泵房,当时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也有充分考虑到河坝修筑时对水泵房和水井的保护措施,这样就能够既保持水井的原貌不被破坏,又能够保障河坝修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听着刘金宁的计划介绍,张志强高兴的点点头,说,看来你对河堤的修筑考虑的还是很全面的,所有的细节都考虑的很周到,我都觉得对你有些刮目相看了。刘金宁说,我这是从泥地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算不的什么,毕竟这个河堤工程关系到全村村民的切身利益,不敢有半点马虎了。

张志强听完就呵呵一笑,说,你怎么还是像大学时的那样喜欢较真,5毛钱硬币也非得分出个边角来,不过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我才觉得我对你的信任和支持是正确值当的。看着刘金宁听完自己的话似乎若有所思,于是就问起水泵房的墙壁上怎么会挂一个木瓢。

刘金宁告诉他,因为马桥村的水井都是靠近路边修的,过路的人想要在井边喝一口水的话,就得自己找水瓶或者饮水工具,所以从上上任老村长开始,就约定俗成的要在井边立个木杆挂一个水瓢,并且因此沿袭了下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