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气,但软饭硬吃[快穿]_分节阅读_第106节(1 / 2)

  ……

  六日过去,再到了书院休息日。

  酒楼底下的街巷日市人声嘈杂,热闹非凡,楼上垂下来的三尺旗幡随秋风翻动,扎绸挂彩,让游人一进城就能见到上面书写的鼓腹楼的招幌广告。

  雕花木窗没合上,秋风偷香。

  满桌的佳肴,小郎君却不怎么动筷,吃了几口就恹恹地放下了。

  乌淳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手上的筷子停顿,“你不吃吗?”

  本来就没多少肉,细伶伶的,一顿不吃饱,不就要饿瘦了?

  他明明是像从前那个崔三公子一样,就连二楼雅间也是订的同样的位子。

  菜同样是点的那日小二报的那一顺溜儿的菜名,他当时全背下来了,一份不差。

  八宝肉圆、笋煨火肉、黄芽菜炒鸡、酱炒三果……

  一大桌子。

  就连茶水也是洞庭君山。

  乌淳不明白,他哪一步做错了吗?

  水鹊看着一大桌子菜,叹了一口气,“我有一点吃腻了。鼓腹楼也没什么新菜色,有的新菜式还没齐郎做的好吃……”

  “你吃吧,不要浪费钱点了这么多菜。”他劝乌淳。

  他们就两个人,往日都是他和崔三那边四五个人一起吃,才是刚刚合适,水鹊本来就吃得有些腻了,最近换季不是特别有胃口,现在看到一大桌子菜更是压力山大。

  没吃一会儿就撂筷子了。

  小郎君看上去兴致不高的样子。

  乌淳茫无头绪,不知道是哪里做的不对,不能让人高兴。

  他和败犬一般垂头丧气地扒着饭菜。

  整个桌子的菜,他一个人都能吃得七七八八,剩下的怕水鹊嫌弃他浪费,让小二拿食盒来打包带走。

  ……

  再待到七月末,天气彻底没了暑热,全然称得上一句天凉好个秋。

  水鹊将鼓腹楼和书院食斋的饭菜都吃得腻了。

  齐朝槿照常给了他一些钱,让他出来下馆子,其实街巷上还有许多面馆食铺,水鹊没有去探过,他刚刚出了书院门,就又见到了眼熟的身影。

  水鹊左看看右看看,附近没有相识的人经过,才招招手让乌淳跟着他走,得走得离书院远一些,以免被人发现了传到齐朝槿耳朵里。

  毕竟这个阶段,他还没暴露勾三搭四的黑月光形象。

  胡人眼巴巴地跟上来。

  一直走到河畔的亭子里,这个时点各家各户都在晌午饭,因此也没什么人来。

  水鹊凭栏坐在亭子的飞来椅上,脊背靠着红漆木栏杆,因为秋乏而撑着脑袋,眉眼懒洋洋和猫似的,看对方:“怎么了?今日又要送什么?”

  也不知道这人到底做什么去了,最近频频给他送礼物。

  前头一支青玉簪,后头一块白玉佩,看他好似对玉器没什么太大兴致,就改送象牙骨扇……

  哪有人秋天送扇子的?

  他好像只是见了什么东西值钱的,贵重的,就堆到水鹊面前来。

  然后眼巴巴地看着他。

  就和现在这样。

  乌淳揭开方才一直提在手上的食盒,他似乎真的换头换面有了钱,衣衫虽然还是那几件粗布衣,但是给水鹊装食物的食盒,都不像村野里竹篾编织的,成了三层黑漆嵌兽骨的。

  揭开来,里头却不是酒楼中常见的佳肴。

  水鹊眨了眨眼,身子往前倾斜,鼻尖动动。

  “这是什么……?”他去看食盒里的食物,大大的饼子,“还挺香的。”

  乌淳讷讷解释道:“是胡饼。”

  他听之前水鹊念叨了一嘴,鼓腹楼有的新菜式还没齐二做的好吃。

  族人和他说,要抓住小郎君的心,应当要先抓住人的胃。

  那齐二的厨艺应当极好罢。

  乌淳不常捣鼓灶房,没什么拿手的饭菜,他的水平仅仅限于将肉和菜煮熟。

  唯一擅长的是胡饼,但那只是在面饼上撒了芝麻烤熟罢了。

  中原人大多不太吃得惯。

  他到曹婆婆饼行去,学了几日的胡饼,是中原人改良过的配方。

  将芝麻、鸡蛋、酥油、牛骨髓油还有牛奶当作原料,发酵的面要细细揉成中间薄、四周厚的大饼状,小郎君太瘦了,面饼里头一定要裹上肉,戳戳花纹再放到炉子里去烤。

  胡饼用手拿就沾油了,乌淳闷声不吭地抽出食盒底下的油纸,裹住胡饼,递给水鹊,喉咙发紧,不乏忐忑地道:“……尝一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