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初试,水稻增产了 9(1 / 2)

“阿爷,我和你说,这是师傅给我看过的书里写的,我们的水稻为啥产量那么低,是因为我们育苗的方法错了。”古西弦说起谎来眉头都没动一下,小月湾地处南方,本来是早晚两季稻,但古西弦觉得勉强插个三季稻,应该也能成。

“噢,那里面有说怎么育苗?你看的书叫啥名字?”古老爷子可不是目不识丁的人,有好书,他也是好学上进的。

古西弦小嘴一翘:“书名我可没记住,但育苗法我可记得清清楚楚的,书里面说,水稻用苗盘育苗法最好了。我们就试试吧,您想呀,要是不成功,最多和我们现在的产量一样,可要是成功了,不是大功一件吗?”

“那你也得和爷说说具体要怎么做呀,还有啥叫育苗盘呀?”老爷子不耻下问,拗不过她,这小人儿只要想做的事,不缠着你做成了,是不会罢休的。

“育苗盘就是……就是用木条钉成个四四方方的盒子啦,盒子里再用小木条分成一个一个小小的格子。”古西弦心中嘀咕,这应该是可行的:“做好了盒子,我们首先要用田园……啊,不是,就是我们院子里的土和沙土混合配制成合适水稻秧子生长的土,再往里面加上发酵的粪肥,放大日头下暴晒(代替高温消毒),这样种子就能长得更好。当然,选种子可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是饱满且无破损的,种子挑出来后先放水中浸泡几晚,白天要拿出来放在日头底下晒晒,看到有小芽冒出来了,我们就要把它们撒进装好土的育苗盒子里,一个小格子里摆上两三颗,摆好后再浇透水,晚上用破衫给盖起来,白日里打开晒晒太阳,等小苗长到一指长时,就可以移栽进田里了。”(摘自自家阿爷以前的育苗法)

一口气说完,还拉着自家阿爷的袖子甩了甩:“阿爷,你相信我,一定可以成的。”

老爷子扯开她的手:“知道了,知道了。”

老爷子可是行动派,发动家里几个壮劳力,一个下午就做出了二十多个里面有很多小格子的大木盒,然后就按照自己小孙女说得各种操作,把家里指挥的团团转。功夫不负苦心人,真是一点没错,青油油的秧苗长得格外喜人。按理说现在都是九月了,实在不是播种的好时节,但耐不住古西弦磨人的功夫,古家提前收割了两苗晚稻。一大家人在村人异样的目光中,把育好的苗稀稀拉拉的按古西弦划的距离插进了水田里。还在这两苗水田里放养了好几百尾的鱼苗。

十月中旬,晚稻收割,家家都忙得脚不沾地,也没人对此多加关注,但等谷子晒好入仓闲下来了,各种好奇、嘲笑的声音就出现了。古家众人只觉得自己的个子都矮了几分,只这众人里不包括古老爷子和古西弦,爷孙两个每天都会背着手,一前一后的巡视着自家的稻苗。古西弦心情也是忐忑的,毕竟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看着两亩在空旷旷的一片中格外显眼,且长势喜人的鲜活秧苗,老爷子的心情却一天比一天好,脸上的褶子都舒展了不少。

等穗子垂下来时,各种异样的声音也发生了改变,从嘲弄变成了羡慕,俩爷孙身后的队伍也渐渐加大,变成了长长的一溜。

佟氏宗族更是派了人日夜巡视,这要是成了,他们可是也能沾光的。

到了腊月上,稻穗已经弯了腰,那沉甸甸的样子,一看就是产量不低。古家开始放水捕鱼,要是问这么多鱼捕了能吃完吗?笑话,人家早就和镇上的酒楼签了约,鱼一出水,就会有人来拉了。说起这事,就不得不提古西弦另外一番神操作了。不过这都是后面的事,眼前最主要的是三季稻的产量问题。

返回